时间: 2025-04-26 02:02:08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7:12:10
“肝脑涂地”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将肝脏和脑浆涂抹在地上,形象地表达了为某种理想或事业而拼命奋斗、毫不留情的决心和牺牲精神。它通常用来形容人们为了追求某种目标而英勇献身或不惜一切代价的行为。
该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史记·李广列传》。李广是汉代著名的将领,他为了国家的利益而奋勇作战,最终英勇牺牲。这个成语强调了为理想、事业或国家而献身的精神,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肝脑涂地”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广泛,常见于: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英雄和牺牲精神受到高度评价,“肝脑涂地”体现了这种文化价值。现代社会中,虽然物质条件改善,但为理想和信念不惜牺牲的精神依然被人们所敬重,尤其在一些社会和公益活动中。
“肝脑涂地”给人一种激昂向上的情感反应,联想到历史上的英雄事迹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这种决心和勇气能够激励人们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克服困难、勇往直前。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一位老师,他为教育事业付出了全部心血,常常加班加点,甚至牺牲了个人时间。他的这种“肝脑涂地”的精神深深感染了我,让我在学*上也更加努力。
在一首诗中:
为梦而战,肝脑涂地,
无畏艰难,勇往直前。
信念如灯,照亮前路,
愿与天涯,共赴此生。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 "to go above and beyond" 或 "to lay down one's life for a cause"。这些表达同样强调了为理想、事业或他人不惜一切代价的精神,但可能不具备“肝脑涂地”那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和生动形象。
通过对“肝脑涂地”的深入分析,我认识到这个成语不仅反映了个人的牺牲精神,更是一种对理想和信念的坚定追求。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能够灵活运用这样的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量,也提升了表达的深度和情感力量。
大战七十,小战四十,使天下之民肝脑涂地,父子暴骨中野。
汉高祖时,娄敬直截了当问刘邦在洛阳建都是不是想与周朝比一比盛况。刘邦点头应允。娄敬说:“你起兵丰沛,经历大小战争100多场,天下百姓肝脑涂地,尸横疆场,在洛阳建都是不合适的。建都长安则是易守难攻,百姓欢迎的。”
今得相随,大称平生,虽~,无恨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