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22:21:09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7:11:24
“肝肠寸断”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肝和肠子都断了,形容心中极为悲痛,痛苦得无法忍受。它强调一种深切的悲伤和痛苦,常用于描述因离别、失去或遭遇不幸而感受到的极大悲哀。
“肝肠寸断”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诗中描绘了一位琵琶女的悲伤演奏,表达了她对过去的追忆和对生活的无奈。成语中的“寸断”形象地表达了心灵受到的极大创伤,因此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深切的悲痛。
该成语可以在多种场合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这些成语在表达情感的强度和性质上有细微差别。
“肝肠寸断”在文化中常与忠诚、爱情、友情等主题相关联。它反映了传统文化中对情感的重视,尤其是在面对悲剧和离别时,这种情感表达的方式尤为深刻。在现代社会,尽管生活节奏加快,但这个成语依然适用于表达深情厚谊和悲伤。
“肝肠寸断”这个成语可能引发强烈的情感反应,让人联想到痛苦的经历和失去的感受。它可以激发出对亲情、友情和爱情的思考,促使人们关注自己和他人的情感状态。
在生活中,我曾经历过亲人的离世,那种肝肠寸断的感觉至今难以忘怀。我常常在回忆中感受到那种无助与悲伤,这个成语让我能够更精准地表达那种复杂的情感。
在创作中,我尝试用“肝肠寸断”来表达角色的情感:
当他看到那封信,才明白她的离去是多么决绝,心中如同被刀割一般,肝肠寸断,泪水止不住地滑落。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heartbroken”或“broken-hearted”,虽然它们传达的情感相似,但文化背景和使用场景的细微差别可能影响其情感深度的表达。
通过对“肝肠寸断”的学*,我深刻体会到语言的力量,尤其在表达复杂的情感时。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也让我在面对悲伤时找到了一种表达方式,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沟通情感。
吾要且死,子肠亦且寸绝。
公元346年,晋将桓温率军上溯长江攻打蜀国,船进入三峡时,部将捉到一只小猿放到船上,母猿看到后心急如焚,沿岸奔跑,奋不顾身,跟着船队跑了100多里,在巫峡时竭尽全力跳到船上气绝身亡,剖开母猿,见其肝肠寸断,十分感
一时想起碑中记中薄命之话,再看看书香、秀英诸人前车之鉴,不由不毛骨悚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