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5:17:54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9:25:17
“寡信轻诺”成语的字面意思是“信用少而轻易许诺”。它指的是一个人不守信用,轻易许下诺言但不兑现的行为。基本含义是形容一个人缺乏诚信,轻率地做出承诺,最终不履行约定。
“寡信轻诺”出自《论语·卫灵公》。原文是“君子以文德,小人以德行。君子以寡信轻诺,故无敢尚词。”这里强调了君子少承诺而不轻言诺言的品质,反映了儒家思想中对诚实守信的重视。
该成语通常用于形容人们在承诺方面的不负责任,适用于文学作品、日常对话、演讲等场合。在文学作品中,常用来批评角色的信用缺失。在日常对话中,可以用来描述某人的行为或态度。
同义成语:失信于人、言而无信
反义成语:言而有信、信守承诺
在**传统文化中,诚信被视为重要的道德标准。“寡信轻诺”反映了社会对信用的重视。在现代社会,尤其是在商业和人际交往中,信用的缺失会导致信任危机,影响个人和组织的声誉。
“寡信轻诺”带给人的情感反应往往是失望和不满,联想到了失去信任的关系和由此产生的后果。它提醒我们在生活中要谨言慎行,重视承诺的价值。
在生活中,我曾经遇到一个朋友总是轻易承诺,但每次都没有兑现,导致我逐渐失去了对他的信任。这让我意识到在交往中,信守承诺是多么重要。
在某个故事中,可以这样描述一个角色: “他是个寡信轻诺的人,常常在朋友面前信誓旦旦,结果却总是食言而肥。正是因为他的这种性格,朋友们渐渐地对他心生寒意。”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有“promise keeper”(守承诺的人)和“to break a promise”(违背承诺),这些表达同样强调了诚信的重要性。在不同文化中,诚信的价值观可能会有所不同,但普遍受到重视。
“寡信轻诺”不仅是一句成语,更是对人际交往和社会行为的重要警醒。它让我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更加注意诚信的价值,避免轻易许诺,以建立更稳固的人际关系。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吕氏春秋·贵信》:“寡信轻诺,不足以立身。”
《韩非子·难三》:“寡信轻诺,不足以成大事。”
《战国策·齐策四》:“齐人有言曰:‘寡信轻诺,不如无诺。’”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寡信轻诺,国之害也。”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寡信轻诺,好大言而无实。”
佳人应怪我,别后~。记得当初,翦香云为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