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0:46:48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4:34:26
“百年大计”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一个计划或策略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和实践,通常是以百年为单位来衡量其长远性和重要性。它强调了重视长期利益而非短期利益的重要性。
该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治国理政思想,尤其是与农业、教育、人才培养等方面相关的策略。在《管子·权修》中提到“治国之道,必先立其大计”,强调了制定长期规划的重要性。成语中的“百年”象征着极长的时间,表明事物发展的缓慢与复杂。
“百年大计”常用于讨论国家政策、经济发展、教育改革等涉及长期规划的领域。在文学作品中,可能用于描绘人物的远大理想或企业的长远目标。在日常对话中,也可以用来提醒他人关注长远利益,避免短期行为。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重视长远规划和稳定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价值观。特别是在现代社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企业和政府开始更加关注可持续发展和长期战略,这使得“百年大计”这一成语的适用性更加广泛。
“百年大计”让我联想到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尤其是在涉及教育、环境保护等领域时。它提醒我关注那些需要耐心和毅力去实现的目标,而不仅仅是眼前的利益。
在我参与的一个社区环保项目中,我们讨论了如何在短期内改善环境,但也强调了需要有“百年大计”的视野,培养居民的环保意识,形成长期的可持续发展计划。
在一首关于未来的诗中,我可以这样写: “百年大计埋心底,梦中花开映日辉。 勤耕细作无怨尤,愿将春风化雨时。”
在英语中,“long-term plan”或“long-term strategy”是与“百年大计”类似的表达,强调长期的考虑和规划。虽然在许多文化中都有类似的观念,但具体的表达和重视程度可能会有所不同。
通过对“百年大计”的学,我深刻认识到长远规划的重要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提醒我不仅要关注当下的表达,还要考虑未来的语言使用和文化传播。它在我日常生活中不断提醒我去追求更加深远的目标。
数月之间,而其权力已深入巩固,而百年大计于以定矣。
《宋史·食货志上》:“百年大计,在於节用。”
《后汉书·杨震传》:“百年之计,在於勤农。”
《汉书·食货志上》:“百年之计,莫如树谷。”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百年大计,在於树人。”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百年之计,莫如树人。”
~,教育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