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21:42:10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3:08:53
成语“烘堂大笑”的字面意思是“把整个房间都烘烤起来”,引申为让整个场所充满笑声。其基本含义是形容场面热烈,气氛欢快,通常用于形容大家在一起欢笑、愉快的场景。
“烘堂大笑”最早见于清代作家吴敬梓的小说《儒林外史》。在书中,描绘了一些学者在一起交流时,大家因为幽默风趣的话语而引发的热烈笑声。这个成语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幽默和欢笑的重视,也展示了社交场合中的轻松气氛。
“烘堂大笑”可以在多种场合下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欢笑常被视为一种积极的情感表达,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和社交活动的重要性。现代社会中,尽管生活节奏加快,人们仍然重视聚会与交流,利用“烘堂大笑”来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帮助缓解压力。
“烘堂大笑”带给人一种欢乐、轻松的情感体验。它让我联想到与朋友们聚会时的欢声笑语,以及家庭聚餐时的温馨气氛。这种情感反应能够在交流中增进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与亲近。
在一次家庭聚会上,我分享了一个趣事,大家都“烘堂大笑”,那一刻的欢乐让我感受到亲情的温暖。我意识到,幽默不仅能带来快乐,还能拉近彼此的距离。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朋友们围坐在花园中,阳光透过树叶洒下斑驳的光影,笑声此起彼伏,仿佛整个花园都被“烘堂大笑”的气氛所包围,连**也似乎被这欢乐感染,欢快地鸣叫。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是“burst into laughter”,意指突然间发出笑声。在西方文化中,幽默也是社交互动的重要部分,尤其在聚会上,欢声笑语能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通过对“烘堂大笑”的学*,我深刻理解了幽默和欢笑在交流中的重要性。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更加关注社交场合中的气氛营造。在未来的交流中,我将更加注意使用幽默来增进互动,营造轻松的交流氛围。
唐代御史有台院、殿院、察院之分,由台院一名年资最高者主杂事,谓之“杂端”;凡公堂会食,都不谈笑,如杂端先笑,则三院之人随之大笑,谓之“烘堂”。见唐赵璘《因话录·征》。
五代时期,冯道与和凝同在中书办理事物。和凝见冯道穿新衣与新鞋,就问冯道的新鞋多少钱,冯道举左脚说才900文。和凝马上就训斥下人,说他买鞋贪污他900文,冯道马上举右脚说这也是900文,于是大家哄堂大笑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