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37:29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6:02:39
成语“竭尽全力”字面意思是“用尽所有的力量”,表示尽最大努力去完成某项任务或实现某个目标。其基本含义为全心全意、不遗余力地付出,通常用于形容在某件事情上投入了全部的精力和努力。
“竭尽全力”源于古代汉语,其中“竭尽”意为“用尽”或“耗尽”,而“全力”则指的是“全部的力量”。这个成语的具体出处并不明确,但它的用法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学作品中,常用于描述英雄人物的奋斗精神和不屈不挠的意志。
在不同语境下,“竭尽全力”可以用在多种场合。例如: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中华文化中,努力和奋斗被视为美德,成语“竭尽全力”反映了这种价值观。在现代社会中,这一成语也被广泛运用于职场和教育领域,鼓励人们在追求目标时不遗余力,体现了拼搏的精神。
“竭尽全力”这个成语常常让我联想到拼搏与奋斗的场景,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它激励我在面临困难时,勇敢面对,不怕失败,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在我的学过程中,有一次面临重要的期末考试,我便把“竭尽全力”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制定详细的复计划,努力投入时间和精力,最终取得了理想的成绩,这让我深刻体会到成语的真实含义。
在一个诗歌中,我尝试融入“竭尽全力”:
在这漫漫长夜中,
我竭尽全力,点燃梦想之光。
每一滴汗水,都是追逐的印记,
每一次跌倒,都是勇敢的乐章。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是“give it your all”或“go all out”,同样传达尽全力去做某事的意思。这表明在不同文化中,努力和奋斗的价值观是相似的。
通过对“竭尽全力”的深入学,我认识到这个成语不仅仅是言辞,更是一种态度和精神。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提醒我在面对挑战时应持有的坚定信念和不屈精神,是一种值得铭记和践行的生活哲学。
《宋史·岳飞传》:“飞乃悉引兵赴之,大破其众。”
《资治通鉴·汉纪·光武帝建武二十四年》:“光武乃悉引兵出,与战于野,大破之。”
《后汉书·班超传》:“超乃顺风纵火,前后鼓噪,虏众惊乱,超手格杀三人,吏兵斩其使及从士三十余级,余众百许人悉烧死。”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左传·宣公十五年》:“竭力以事大国。”
东汉末年,新郑长杨沛资助曹操军粮受到曹操的任用,升为长社令。他不畏权势,秉公执法,受到曹操的赞许。将他提拔为京兆尹。他上任前向曹操保证要竭尽全力大力宣扬法治。地方的豪强地主和皇亲国戚听说杨沛要来邺城,纷纷收敛自己
~地去反对第一个可能性,争取第二个可能性,反对第一个前途,争取第二个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