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15:52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13:07:38
“震天骇地”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震动天空,惊动大地”。它形容声势浩大或气势惊人,通常用于形容某种强烈的现象或行为,给人以强烈的震撼感。
该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学作品。其中,“震天”指声响之大,能够震动天空;“骇地”则指让大地震动、产生恐惧之感。在古代,一些文学作品中常用此成语来形容自然现象的巨大威力,或是战斗场面的壮观气势。
“震天骇地”常用于文学作品、演讲、新闻报道以及日常对话中。在文学作品中,它可以用来形容激烈的战斗场景或是壮观的自然现象。在演讲中,演讲者可能用此成语来强调某一**的重大意义或影响力。
在传统文化中,自然现象往往被赋予了神秘的力量,“震天骇地”可以引申为人类在面对自然时的渺小和无力。同时,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也可以用来形容社会、科技创新等带来的巨大变化和影响,体现出人类不断追求进步的决心。
“震天骇地”给人带来一种强烈的视觉与听觉冲击感,联想到壮观的场面或是激烈的情感表达。这个成语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激发人们的激情,促使他们追求更高的目标。
在我个人的经历中,我曾参加过一次大型音乐节,现场的音乐和灯光效果让整个场面震天骇地,令我至今难以忘怀。在这样的场合中,使用“震天骇地”形容现场的气氛再合适不过。
在一个晴朗的夜晚,烟花在天空中绽放,震天骇地的声响令所有人屏息凝视。那一刻,仿佛时间停止,万物皆寂,唯有那耀眼的光芒和震撼的声浪,诉说着节日的欢愉与团圆的喜悦。
在英语中,可以用“earth-shattering”来表达类似的意思,形容某种重大消息或**的影响力。不同文化中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情感和意义却有相似之处。
通过对“震天骇地”的深入分析,我更加理解了成语在语言中的重要性。它不仅仅是一个词汇,更是文化和情感的载体。在日常表达中,能够灵活运用成语,不仅可以丰富语言,更能增强表达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士卒奔迈,其会如林,烟尘俱起,震天骇地。
岂俟排山之力,乃成破竹之资。火烈风驱,~。(唐·司空图《故盐州防御使王纵追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