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18 16:14:36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9:04:09
成语“宅心仁厚”由“宅心”和“仁厚”两个部分构成。字面意思是指一个人的内心像宅子一样宽广、安宁,充满了仁爱与厚道。基本含义是形容人心地善良,待人宽厚,富有同情心和仁爱之心。
“宅心仁厚”最早见于《三国志·魏志·王粲传》,描述王粲心地善良、待人宽厚的品德。成语所表达的情感与理想与古代儒家思想有密切联系,强调仁爱和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该成语通常用于描述一个人的品德,尤其是在文学作品、演讲、日常对话中,涉及到对人的评价时,可以使用“宅心仁厚”来赞美他人的善良和宽厚。例如,在书信中表达对朋友的赞赏,或在演讲中讨论道德典范时都适合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仁爱与宽厚被视为重要的道德品质,特别受到儒家思想的推崇。现代社会中,“宅心仁厚”仍然有其适用性,如在公益活动、志愿服务等方面,人们鼓励用这种品质来促进社会和谐。
“宅心仁厚”让我联想到那些默默奉献的人,以及在困难时刻伸出援手的朋友。这种情感反应激励我在生活中更加关注他人的需要,努力去帮助他人。
在我个人的生活中,有一次我参加了一个志愿活动,看到一位老人因为身体不适而无法独自搬动物品。我主动上前帮助他,这让我想起了“宅心仁厚”这个成语,激励我在日常生活中多做善事。
在我的一首诗中,我尝试融入“宅心仁厚”:
青山绿水间,宅心仁厚人常在,
一笑解千愁,春风化雨润心怀。
这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以及善良心态的力量。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有“kind-hearted”,意指心地善良、富有同情心。虽然两者都强调仁爱,但“宅心仁厚”更加强调内心的宽广与持久的道德修养。
通过对“宅心仁厚”的深入理解,我意识到它在日常交流中不仅是对他人的赞美,也是对自己品德的鞭策。它提醒我在生活中多加关心他人,从而促进个人的道德成长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此蓄伏遇某官造德精微,宅心忠厚。念锦里十年之卜筑,已是蜀人;怜萍踪万里之来归,特捐汉节。
《资治通鉴·唐纪》:“玄宗宅心仁厚,天下太平。”
《后汉书·杨震传》:“震宅心仁厚,天下称之。”
《汉书·王莽传》:“莽宅心仁厚,天下莫不归心。”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曰:‘宅心仁厚,天下归之。’”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宅心仁厚,故能容众。”
他有一个~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