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1:52:30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3:46:12
“独行踽踽”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独自一人,缓慢前行”。它形容一个人孤独地走路,通常带有一种孤独、寂寞的情感。基本含义是指在某种情况下,独自面对困难或挑战,感到孤立无援。
“独行踽踽”最早出现在《左传》中,描述了一个人在艰难的环境中孤独前行的状态。这个成语强调了个体在特定环境下的孤独感和无助感,体现了古人对个人处境的敏感和对社会关系的思考。
“独行踽踽”常用于文学作品中,描绘孤独的情感或个体在逆境中的挣扎。在日常对话中,可以用来形容某人独自面对挑战或者在某种情况下感到孤立。例如,在演讲中可以引申为对个体努力的赞美,强调在面对困难时不放弃的精神。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独自面对困难的形象常常被赋予深刻的哲理。它反映了个体在社会中的孤立与坚韧。现代社会中,这一成语也可以用来描述那些在快速变化、竞争激烈的环境中,依然坚持自我、追求理想的人。
“独行踽踽”常让我联想到孤独和勇气。它让我意识到,在追求梦想的路上,孤独是常态,但这种孤独也能锻炼一个人的意志和毅力。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历过一段独自求学的时光,那段时间我常常感到“独行踽踽”,但也正是这种孤独让我更加坚定了追求学业的决心。我学会了如何在孤独中寻找力量。
在一首诗中,我可以这样写: “夜深人静独行踽, 月下长路无尽头。 心中坚信梦想在, 孤独伴我共远游。”
在英语中,“to walk alone”或“to go it alone”可以表达类似的意思,但往往没有“踽踽”所带来的缓慢和沉重感。不同文化中对孤独的理解和表达各异,有时更强调孤独的痛苦,有时则强调个体的独立与自由。
通过对“独行踽踽”的学,我更加理解了孤独与坚韧之间的关系。这一成语不仅在语言学中丰富了我的表达方式,也在生活中提醒我,无论环境多么艰难,独自前行的勇气是值得赞扬的。
踽踽,无所亲也。
《后汉书·袁绍传》:“独行踽踽,无以自存。”
《汉书·王莽传下》:“独行踽踽,无以自安。”
《史记·游侠列传》:“独行踽踽,无所依归。”
《左传·宣公十五年》:“独行踽踽,无以为也。”
《诗经·小雅·正月》:“独行踽踽,岂无他人?”
正虑~,得卿同行固妙,但无可托词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