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23:14:43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3:17:16
成语“敦风厉俗”由“敦”、“风”、“厉”、“俗”四个字组成。字面意思是“提倡良好的风俗,严厉地制止不良的俗”。其中,“敦”有强调、提倡的意思;“风”指风气、风尚;“厉”表示严厉、严格;“俗”则是指俗、社会惯。整体而言,这个成语强调了对良好社会风尚的倡导和对不良俗的抵制。
“敦风厉俗”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儒家思想,强调社会道德和风俗的重要性。儒家主张以德治国,通过提倡良好的风尚和社会*俗来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这一成语体现了历史上对社会风气的重视,倡导人们要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该成语常用于讨论社会风气、道德教育、文化传承等话题。在文学作品中,作者可能用它来描绘一个注重道德与风俗的社会环境。在日常对话中,可以用来指出某些行为或现象对社会风俗的影响。在演讲中,尤其是关于道德与社会治理的主题时,使用这一成语可以增强说服力。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同义成语强调对道德和义务的重视,而反义成语则反映了对道德的漠视和放纵。
在*传统文化中,社会风气和俗被认为是维持社会秩序的重要因素。“敦风厉俗”反映了对传统道德的推崇和对不良风气的抵制。在现代社会,尽管人们的观念逐渐多元,但提倡良好风俗、维护社会和谐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敦风厉俗”让我联想到一种责任感,特别是在面对社会不良现象时,个人和集体应积极行动,推动良好的道德风尚。这种情感反映了对社会良知和道德标准的追求,激励我在生活中更关注社会的积极发展。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参与过一个志愿者活动,旨在通过宣传和教育来敦风厉俗,鼓励社区居民参与环保行动。通过这个经历,我深刻体会到集体努力在塑造社会风气方面的重要性。
在一个小村庄里,村民们决定通过“敦风厉俗”的方式,重建社区的信任。他们组织了一次“诚信集市”,每个人都可以自由交换物品,但必须诚实标明物品的状态。通过这种方式,村民们不仅重拾了信任,也让这个小村庄的风气焕然一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promote good morals and discourage bad behavior”,但没有直接的成语对应。不同文化中对于风俗和道德的重视程度不同,西方文化相对注重个体自由,而东方文化更强调集体和谐,这导致了对“敦风厉俗”理念的不同接受度。
通过对“敦风厉俗”的学,我更加理解了道德风尚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这个成语不仅在语言学中丰富了我的表达,也让我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关注社会风气的变化。它提醒我在个人行为和社会责任之间找到平衡,积极参与到推动良好风俗的行动中。
恬既孝行殊异,声著邦壤,敦风厉俗,弘益兹多。
《明史·儒林传序》:“敦风厉俗,以正人心。”
《宋史·礼志十六》:“敦风厉俗,以厚民心。”
《晋书·儒林传序》:“敦风厉俗,导民之义也。”
《后汉书·荀爽传》:“敦风厉俗,必由兹始。”
《汉书·地理志下》:“敦风厉俗,劝民务农。”
皆所以谋其始迹,访厥成罪,~,永资世范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