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0:23:07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0:54:21
成语“心慵意懒”由“心慵”和“意懒”两部分组成。字面意思是心情懒惰,意志消沉。它形容一个人精神状态不佳,缺乏动力和兴趣,常常表现出无精打采、懒散不振的状态。
“心慵意懒”出自《红楼梦》第五十回,书中提到人物心情懈怠,表现出一种对生活的消极态度。这一成语在文学作品中常常用来描绘人物的内心状态,反映出一种对生活的无奈和不满。
“心慵意懒”常出现在文学作品、日常对话、演讲等场合。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现代社会中,尤其是在快节奏的生活和工作压力下,许多人容易感到心慵意懒。这一成语在特定文化背景中的使用,反映了人们对生活的压力和对精神状态的关注。它提醒人们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适时调整自己的状态。
“心慵意懒”通常带有一种消极情绪,可能让人联想到疲惫、失落和无助。它也提醒我们在生活中保持积极的心态,尽量避免陷入这种状态。
在我自己的生活中,有过几次体验。当面对繁重的学业和生活压力时,我也曾感到心慵意懒。为了克服这种状态,我会选择适当的休息和调整,比如阅读、散步或与朋友聊天。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运用“心慵意懒”:
雨丝轻轻落,云卷云舒间,
心慵意懒游,思绪随风远。
这样的运用不仅传达了情感,也体现了成语的表现力。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feeling lethargic”或“lack of motivation”。这些表达同样描述了人们在面对压力时的懒散状态,但在文化背景和使用场合上可能会有所不同。
通过对“心慵意懒”的学习,我认识到这个成语不仅仅是一个形容词,它更深刻地反映了人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心理状态和挑战。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这样的成语能够帮助我们更生动地传达情感,增强交流的深度和感染力。
《警世通言·王安石三难苏学士》:“苏轼见他心慵意懒,便不再多言。”
《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秦重见她心慵意懒,不敢强求。”
《聊斋志异·聂小倩》:“宁采臣心慵意懒,不愿再提此事。”
《儒林外史》第十六回:“匡超人听了,心慵意懒,只得辞了。”
《红楼梦》第五十八回:“宝玉听了,心慵意懒,只得勉强应承。”
一个欲动情浓,仓忙唐突;一个~,勉强应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