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6:33:42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8:56:08
成语“字夹风霜”的字面意思是“文字被风霜夹杂”,引申义指文辞中夹杂着艰难困苦的经历,通常用来形容作品或言辞中透出一种历经风雨、饱受磨难的情感与气质。
“字夹风霜”并没有明确的古代典故作为出处,但其字面构成可以理解为“文字”与“风霜”的直接结合,意在表达在文字的一部分中包含了生活的艰辛与挑战。类似成语的形成往往源于历史文化背景中对艰苦生活的体悟与描绘。
这个成语可用于多种场合:
在**文化中,经历风霜、饱受磨难往往被视为一种美德,代表着坚韧不拔和勇敢面对生活的态度。在现代社会,虽然生活条件有所改善,但“字夹风霜”依然适用于描述个体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所经历的种种挑战。
“字夹风霜”让我联想到人们在逆境中坚韧不拔的精神,带有一种深沉的感伤与力量。这种情感反应促使我在表达时更倾向于使用富有情感色彩的语言,来传达生活的真实与复杂。
在一次分享会上,我曾提到自己在职场中的低谷期,正是在那段字夹风霜的经历中,我学会了如何面对挑战,并最终取得了成功。这种分享不仅让我更加坚定,也引起了在场听众的共鸣。
在一首诗中可以这样写:
字夹风霜,岁月如歌,
心中苦辣,难以诉说。
风雨兼程,步履铿锵,
人生旅途,谁能不磨?
这样的运用展示了成语的表现力和灵活性。
在英语中,可以用“weathering storms”来表达类似的意思,指经历风雨后的坚韧与成长。尽管文化背景有所不同,但对艰辛经历的认同在多种语言中是普遍存在的。
通过对“字夹风霜”的深入分析,我认识到它不仅仅是一种描述艰辛经历的表达,更是对生活中挑战与成长的深刻理解。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能够灵活运用这样的成语,不仅能够丰富我的表达,还能更好地传达情感和思想。
淮南王刘安著《鸿烈》二十一篇,鸿大也,烈明也,言大明礼教,号《淮南子》,一曰《刘安子》。自云:‘字中皆夹风霜。’
《清史稿·文苑传·纪昀》:“其文字夹风霜,议论精辟。”
《明史·文苑传·杨慎》:“其文字夹风霜,词锋犀利。”
《宋史·文苑传·苏轼》:“文章字夹风霜,议论锋发。”
《唐诗纪事·李白》:“其诗字夹风霜,句含冰雪。”
《文心雕龙·风骨》:“字夹风霜,笔含冰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