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7:27:50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0:20:07
成语“建功立事”由“建功”和“立事”两部分组成。字面意思是建立功业和事业,基本含义指的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才能,为社会、国家或组织做出贡献,成就一番事业。
“建功立事”这一成语的具体出处并不明确,但它的构成部分“建功”和“立事”在古代文献中常常出现,尤其是在描述志士仁人的奋斗精神时。成语的使用可追溯到古代志士为国家和人民服务的理念,体现了古代士人追求功名和事业的价值观。
“建功立事”可以在多种场景中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建功立事”在**文化中强调个人价值和社会责任,这一理念在古代士人中尤为重要。在现代社会,尽管个人成功的定义有所变化,但这个成语依然适用于强调奋斗和奉献精神,激励人们在职业生涯和社会生活中追求卓越。
“建功立事”常常让我联想到奋斗和拼搏的精神,激励我在生活和工作中努力追求目标。这个成语传达了积极向上的情感,鼓励人们不怕困难,勇于追求理想。
在我的学*和工作中,我曾遇到一个项目,团队成员都很努力,但因为缺乏明确的目标而进展缓慢。我提醒大家要“建功立事”,重新聚焦目标,最终我们成功完成了项目,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在一个小故事中: 在一片辽阔的草原上,年轻的牧羊人阿强每天都在思考如何能为家乡做出贡献。他的梦想就是建功立事,带领村庄走向富裕。于是,他开始学*现代农业技术,最终成功引进了新的养殖方式,让全村的人们过上了富裕的生活。
在英语中,可以用“make a contribution”或“establish a career”来表达类似的意思,但这些短语并未完全涵盖“建功立事”中对个人奋斗和成就的强调。不同文化中对个人成功和社会责任的看法各异,但大多数学者和领导者都认可奋斗的重要性。
通过对“建功立事”的全面分析,我意识到这个成语不仅仅是对成就的描述,更是对个人责任感与社会价值观的反映。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成语,不仅能提高我的表达能力,也让我更好地理解和融入中文文化。
桂阳太守李温等,皆建功立事,有补于世。
《资治通鉴·唐纪》:“建功立事,以垂不朽。”
《后汉书·班超传》:“建功立事,以报国家。”
《汉书·王莽传》:“建功立事,以济时艰。”
《史记·秦始皇本纪》:“建功立事,为天下先。”
《左传·僖公二十七年》:“建功立事,以显于诸侯。”
见古人之有~者,心则幕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