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10:18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4:56:51
“出于意表”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某种结果或行为超出了人们的预期或意图。它通常用来形容事物的发展或变化出乎人们的意料,具有惊讶和意外的含义。
“出于意表”源于古代汉语,强调一种意外的情境。在文献中,虽然没有明确的出处,但它的构成部分“出于”表示产生或出现,而“意表”则指人们的意图或想法。成语的形成反映了古人对于意外**和人们预期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
成语“出于意表”可以在多种语境中使用,例如: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出于意表”反映了人们对不可预测性的认知。在现代社会中,这种意外性常常与创新、科技进步等相关,尤其是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中,人们对意外结果的接受和应对能力变得尤为重要。
这个成语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惊讶、兴奋或者困惑。它促使人们思考计划与实际结果之间的差距,并激发对未来的好奇和期待。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参加一个创业比赛,团队的项目结果出乎我们的意表,不仅获得了评委的认可,还吸引到了投资者的关注。这让我深刻体会到,计划与实际之间的差距有时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成功。
在一首诗中运用“出于意表”:
月下独行思绪飞,
前路迷雾影难追。
意外花开惊自喜,
出于意表梦初回。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beyond expectations”或“unexpected outcomes”,这些表达同样强调了结果与预期之间的差异。然而,不同文化对意外结果的接受程度和反应方式可能有所不同。
通过对“出于意表”的学*,我认识到这不仅是一个表达意外的成语,更是一种对生活中不可预测*的理解与接受。它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帮助我更精准地描述那些超出预期的经历和感受。
一夕,风月晴莹,有扣门者,出视之,见一丈夫,衣冠甚伟,仪状秀逸。乔延入与坐,谈议朗畅,出于意表。乔重之,以为人无及者。
《晋书·王敦传》:“敦意表,欲自立为帝,群臣皆从之。”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操意表,欲自立为帝,群臣皆从之。”
《后汉书·袁绍传》:“绍意表,欲自立为帝,群臣皆从之。”
《汉书·王莽传》:“莽意表,欲为帝,群臣皆从之。”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意表,欲东归,诸侯皆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