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8:49:48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10:23:25
成语“资斧困竭”字面意思是“资源和工具都已用尽”,引申为力量、财力、物力等耗尽,无法继续进行某项活动或事业。它通常用来形容在某种情况下,所有的支援和手段都已失去,陷入困境。
“资斧困竭”来源于古代文献,常见于战争或艰难环境的描述中。这个成语强调了在面临困境时,资源的耗尽带来的无奈与绝望。具体的文献出处较为隐晦,但可以追溯到对历史战役或诗词中对资源匮乏状况的描写。
该成语的使用场景较为广泛,通常出现在以下几种情况: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资斧困竭常常与个人的奋斗、抗争有关。它反映了古代士人面对困境时的无奈与坚持。同时,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资源的有限性,这一成语的使用也越来越普遍,特别是在谈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时,强调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资斧困竭”这个成语带给人的情感反应往往是无奈与焦虑。它让人联想到在困境中拼搏的艰难,以及在资源匮乏时的绝望。这种情感体验促使人们思考如何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寻求解决方案。
在我个人的生活中,曾经遇到过一段时间的经济困难,当时我感到“资斧困竭”,无论是物质上的支持还是精神上的鼓励都显得不足。在与朋友的交流中,我用这个成语来描述当时的状态,得到了大家的理解和支持,最终找到了解决方案。
在一个故事中,我可以这样描写: “在遥远的王国,勇士们为了保卫家园而战。然而,随着战争的持续,士兵们的补给线被切断,战场上的粮草耗尽,资斧困竭的他们不得不面对敌人的猛烈攻击,心中充满了无助与绝望。”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表达资源耗尽的概念也存在,比如英语中的“run out of resources”或“at the end of one's rope”。这些表达都传达了类似的情感和境遇,反映出人类在面临困境时的共同经历。
通过对“资斧困竭”这个成语的学*,我更深刻地理解了在语言表达中,成语不仅仅是语言的装饰,更是文化、情感和思维的载体。它们帮助我们更精准地表达复杂的情绪和状态,丰富了我们的表达方式。在日常交流和写作中,合理运用成语能够增强表达的力量,使语言更加生动有趣。
旅于处,得其资斧。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32卷:“公子自知手中只有五十金,此时费去大半,说到~,进退两难,不觉点头道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