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山崩川竭

时间: 2025-05-06 16:02:30

山崩川竭

基础信息

  • 成语山崩川竭
  • 繁体
  • 拼音 shān bēng chuān jié
  • 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山崩川竭】的意思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9:50:54

基本定义

成语“山崩川竭”字面意思是山体崩塌、河流干涸,形容自然灾害的严重性。引申义为形势极其严峻,或事情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通常用来描述一种危机或灾难的状态。

成语来源

“山崩川竭”出自《左传》,原文是“山崩而川竭,木折而草尽。”在这段话中,描述了大自然的破坏力,隐喻人心的动荡和社会的动乱。此成语的使用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强调了自然灾害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的敬畏。

使用场景

在文学作品中,“山崩川竭”常被用来描绘动荡的社会局势或重大**的发生。例如,在小说中可能用来形容战争的惨烈或家庭的破裂。在日常对话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某种突发的、难以控制的局面,如经济危机、自然灾害等。在演讲中,使用此成语可以增强演讲的紧迫感,强调危机的严重性。

示例句子

  1. 经过数年的不懈努力,公司的财务状况终于稳定下来,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却让原本平静的局面变得山崩川竭。
  2. 在这次地震中,城市的基础设施几乎被摧毁,山崩川竭的景象令人心痛。
  3. 由于政策失误,国家经济陷入严重危机,民众的生活水平一落千丈,真是山崩川竭的时刻。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同义成语

  • 天崩地裂:形容极大的动乱或灾难,强调其严重性。
  • 风雨飘摇:形容局势不稳或动荡不安。

反义成语

  • 安居乐业:形容生活安定,工作愉快,状态良好。
  • 风平浪静:形容事情平静,没有波动。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文化中,自然灾害常被视为天意的体现,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对命运的思考。“山崩川竭”可以引发人们对社会动荡和自然灾害间关系的思考,尤其在现代社会面对气候变化等问题时,仍具有现实意义。

情感与联想

“山崩川竭”带给我的情感反应是深深的无奈与悲哀,仿佛看到无数人的努力在瞬间化为乌有。这种情感使我在表达时更加谨慎,考虑到事情的严峻性。

个人应用

在我个人的经历中,曾见证一位朋友因创业失败而陷入困境,他常常用“山崩川竭”来形容自己的状态,这让我感受到语言的力量,能够准确传达出他的无助与绝望。

创造性使用

在一首小诗中:

山崩川竭无处避,
心如刀割意难平。
愿将春风化雨洒,
重整河山再启程。

这首诗试图表达在危机后重整旗鼓的希望,展示了成语的灵活性和表现力。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the sky is falling”,用于形容某种危机感或紧迫感。这种表达虽然在语义上有相似之处,但文化背景和使用场合有所不同。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成语“山崩川竭”的学,我体会到语言在表达情感和描绘局势中的重要性。它不仅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人们对生活状态的深刻反思。在语言学中,深入理解成语的内涵有助于提升表达的丰富性与准确性。

【山崩川竭】的来源

夫国必依山川。山崩川竭,亡之征也。

【山崩川竭】的引证

《宋书·五行志一》:“魏文帝黄初六年正月,利成郡兵蔡方等杀太守徐质,叛入吴。此螽孽降之应也。京房《易传》曰:‘佞人禄,功臣僇,天雨虫,而国亡。’是时,帝宠任古铄、陈群、杨俊、蒋济之俦,疏远陈思王,与孔融、杨修相反。融、修,操诛之;而铄等以忧死。文帝临丧,蔡方等闭门距帝,帝志驱除,而竟无成功。有似螽孽降之象也。”

《汉书·五行志上》:“周衰,天子不班朔,鲁历不正,置闰不得其月,月大小不得其度。史记曰:‘昔孔子正夏时,学者多传《夏小正》云。’盖立正朔为统首。《春秋》:‘隐公三年二月己巳,日有食之。’《穀梁传》曰:‘言日不言朔,食晦日也。’《公羊传》曰:‘食二日。’董仲舒、刘向以为其后楚灭陈,田氏篡齐,六卿分晋,诸侯益衰。”

《史记·周本纪》:“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

《国语·周语上》:“周之兴也,鸑鷟鸣于岐山;其衰也,杜伯射王于鄗。是皆明神之志者也。昔伊、洛竭而夏亡,河竭而商亡。今周德若二代之季矣,其川源又塞,塞必竭。”

《左传·僖公十四年》:“秋八月辛卯,沙鹿崩。”

【山崩川竭】的例句

郎饱妾共饱,郎饥妾共饥;一饥一饱与郎共,~无更移。

相关问答

相关查询

整甲缮兵 整瓶不摇半瓶摇 整本大套 整旧如新 整旅厉卒 整整齐齐 整整截截 整年累月 整冠纳履 整军饬武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媚的词语有哪些 多慢则生乱 党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襕带 束在高阁 单身只手 钳奴 西字头的字 倒八字的字 中城 雁序之情 执礼 齊字旁的字 幾字旁的字 流离颠疐 酿事 食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