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9:46:37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7:42:52
“地坼天崩”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地面裂开,天空崩塌”。它形容极其剧烈的自然灾害,或者形象地描述一种非常严重的局面和动荡。在更广泛的语境中,可以引申为形势危急、无法挽回的灾难。
该成语的来源并不十分明确,但通常认为与古代文学作品中的自然灾害描写有关。在古典诗词和文学中,常常用“地坼天崩”来形容世道动乱、国家破亡等情境,反映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不安。
“地坼天崩”可以在多种场合使用,包括: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自然灾害往往被视为天意或上天的惩罚,反映了古代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与无奈。因此,“地坼天崩”不仅是一种自然现象的描述,也承载了对人类命运的深刻思考。在现代社会中,该成语也可用于描述社会动乱、经济危机等,适应性较强。
该成语常带有悲剧色彩,容易引发人们对灾难的恐惧和对无辜者的同情。在思考与表达中,它提醒人们珍惜和平安定的生活,同时也激发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与反思。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经历过一次重大自然灾害。当时的情境让我深刻体会到“地坼天崩”所传达的恐慌与无助。那次经历让我更加珍惜当下的安定生活,也促使我关注灾后重建的问题。
在一首诗中,我尝试融入“地坼天崩”:
孤云游荡随风飘,
地坼天崩泪满面。
何时再见山河美,
愿此生安宁无变。
通过这种方式,展示了成语的表现力和情感深度。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he sky is falling”,通常用于形容某种危机感或恐慌。尽管表达形式不同,但两者都反映了对灾难的恐惧和对安全的渴望。
通过对“地坼天崩”的学,我认识到成语不仅是语言的工具,更是文化和情感的载体。它在表达复杂情感、描绘严峻局面时,能够产生强烈的效果。在语言学中,理解和运用成语是提升表达能力和文化理解的重要环节。
天崩地坼,天子下席。
《晋书·天文志下》:“地坼天崩,星辰失次。”
《后汉书·班彪传》:“地坼天崩,社稷将倾。”
《汉书·五行志下之上》:“地坼天崩,灾异屡见。”
《史记·项羽本纪》:“地坼天崩,天下大乱。”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地坼天崩,山陵为之一震。”
自去年以来,灾祸频数,~,高岸为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