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5:21:00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8:18:57
成语“天崩地坼”字面意思是“天空崩塌,地面裂开”。其基本含义是形容天地发生巨变,常用来比喻局势的剧烈变化或重大灾难,也可以用来形容极度的恐慌和混乱。
“天崩地坼”出自《庄子·齐物论》。原文中提到“天崩而地坼,山崩而川竭”,描述了天地及自然界的剧烈变化,反映出一种对宇宙变化的哲学思考。该成语在后来逐渐演变为一种形象的比喻,常用来形容情势的危急或人们的惊恐状态。
“天崩地坼”常在文学作品中用来营造紧张氛围,或在日常对话中形容某种突发的重大**。比如在讲述自然灾害或社会动荡时,可以用此成语来表达情境的严峻。在演讲中,使用此成语可以增强话语的戏剧性,强调问题的严重性。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自然现象常被视为天意的体现,因此“天崩地坼”不仅仅是物理现象的描述,也隐含了对命运和人类处境的深刻思考。在现代社会,随着自然灾害和社会动荡的频繁发生,这一成语的使用愈显重要,成为人们表达恐慌和不安的常用语。
成语“天崩地坼”常带有强烈的负面情感,令人联想到灾难、混乱和无助。这种情感反应可能会引起人们对社会稳定、自然环境的关注与反思,同时也激发对未来的忧虑和恐惧。
在生活中,我曾经历过一次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当时,看到天色骤变,狂风大作,心中感到一种“天崩地坼”的恐惧,仿佛整个世界都要崩溃。这样的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了这个成语的真实含义。
在一首描写动荡时代的诗中,可以这样写:
天崩地坼如梦魇,
人心惶惶似潮涌。
唯愿明月照幽谷,
幸得宁静伴长风。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he sky is falling”,用来形容某种危机感或恐慌。虽然字面意义不同,但两者都传达了对突发**的强烈反应。
通过对“天崩地坼”的学,我认识到成语不仅是语言的组成部分,更是文化和情感的载体。它在语言学中帮助我提高了表达的丰富性和准确性,同时也让我更加关注周围的环境变化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天崩地坼,天子下席。
周烈王时期,诸侯势力越来越大,根本不理会朝廷,只有齐威王带头去朝拜,得了“仁义之士”的好名声。周烈王驾崩,齐威王都没有第一个去吊唁,新继位的天子派人到齐国传旨说:“先王去世是天崩地坼的事情,你姗姗来迟该当何罪?”
只听得海外一个大炮如~的一连响了百余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