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0:15:38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0:27:40
“引商刻羽”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引导商人,刻画羽毛”,用以形容精心雕琢、追求完美的态度。基本含义上,它强调了对细节的关注和对作品质量的严格要求。
“引商刻羽”最早出现在古代文献中,具体的历史背景并不明确,但可以推测与古代工匠的技艺有关。商人通常代表着经济和财富,而羽毛则象征着轻盈和美丽,因此这个成语可以理解为一种追求完美的工匠精神,强调在任何工作中都要注重细节。
这个成语适用于多种场景,包括: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工匠精神是受到高度尊重的,强调对工作细节的关注和追求完美的态度。因此,“引商刻羽”所传达的理念与文化中的匠人精神相契合。在现代社会,随着对质量和服务的要求不断提高,这个成语依然具有很强的适用性,鼓励人们在各自的领域追求卓越。
“引商刻羽”让我联想到一种执着与专注的态度。无论是艺术创作还是日常工作,能够秉持这种精神的人,往往能在自己的领域中取得卓越的成就。同时,它也让我意识到细节的重要性,很多时候,成功与否就在于对细节的处理。
在我的学*和工作中,我常常会用“引商刻羽”来激励自己,提醒自己在完成任务时要注重每一个细节。比如,在写论文时,我会仔细检查每一个引用和注释,力求做到准确无误。
在一首诗中,我尝试融入“引商刻羽”:
晨光微洒窗前影,
引商刻羽心无惭。
细笔描摹春色好,
每一寸间绘梦想。
在英语中,类似于“引商刻羽”的表达是“attention to detail”,强调对细节的重视。不过,这个表达并没有“刻羽”那种对艺术和工艺的精致追求的深层含义。不同文化在对待细节的态度上可能存在差异,但追求完美的精神是普遍存在的。
通过对“引商刻羽”的深入学,我意识到细节在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性。这不仅是对自身工作的要求,也是对他人工作的尊重。这个成语在我的语言学中,帮助我提升了表达的准确性和优雅性,同时也让我在生活中不断追求卓越和完美。
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旧唐书·音乐志一》:“引商刻羽,节以钟磬,文以琴瑟,武以干戚,和以笙竽,饰以羽旄,间以优倡。”
《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三·鸡鸣》:“但歌四五曲,乃知百态陈。引商刻羽,杂以流徵,众音既繁,雅声尤清。”
《文心雕龙·声律》:“引商刻羽,杂以流徵,故能奢侈拟神,心声克协。”
《文选·陆机<文赋>》:“或因枝以振叶,或沿波而讨源,或本隐以之显,或求易而得难,或虎变而兽扰,或龙见而鸟澜,或妥帖而易施,或岨峿而不安,或览之而必察,或研之而后精,或统绪而难介,或应机而自连,或振本而末从,或沿浊而更清,或览之而必察,或研之而后精,或统绪而难介,或应机而自连,或振本而末从,或沿浊而更清。”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引商刻羽,杂以流徵。”
一个小小子走到鲍廷玺身边站着,拍着手,唱李太白《清平调》。真乃穿云裂石之声,~之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