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28:39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8:18:32
“天姿国色”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天生的姿态和国家的色彩”。其中,“天姿”指的是天生的姿态、容貌和气质,暗指人的美丽和优雅;“国色”则是形容国家的美丽和色彩,通常用来形容女性的容貌出众。整体而言,该成语用来形容女子的美貌出众,超凡脱俗,具有非凡的气质。
“天姿国色”出自清代作家曹雪芹的《红楼梦》。在书中,作者描绘了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恋爱故事,尤其是对林黛玉的美丽、才华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写。该成语不仅强调了女性的外貌美,更突出了她们内在的气质与才华的结合。
该成语常用于文学作品、诗词、日常对话以及赞美他人的场合。例如,在文学作品中,描述一个女性角色的美貌时可以使用这个成语;在日常对话中,朋友之间互相夸赞时也可以提及。
同义成语:倾国倾城、绝色佳人
反义成语:丑陋无比、貌不惊人
在**传统文化中,女性的美丽常常与身份、地位、家庭等因素密切相关。“天姿国色”不仅仅是对外貌的赞美,也体现了当时对女性气质与修养的重视。在现代社会,虽然对美的观念有所变化,但这一成语依然被用于赞美女性,反映了社会对美的追求。
“天姿国色”让我联想到那些在艺术、文学中被描绘得如梦似幻的女性形象,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它也让我思考美的多元性,不仅仅停留在外貌,更包括内在的修养和气质。
在生活中,我曾遇到一位才华横溢的同学,她的外貌和才智都很出众,常让我想起“天姿国色”这个成语。每当我希望赞美她时,总是忍不住想用这个成语来表达。
在一首诗中,我尝试融入“天姿国色”:
月下清影倩影斜,
天姿国色映花霞。
才子佳人皆倾倒,
共饮一壶醉春华。
这首小诗描绘了月下美人与才子相遇的情景,展现了“天姿国色”的灵动与优雅。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beauty beyond compare”或“stunning beauty”,这些表达同样用于形容女性的美丽。然而,文化背景和对美的理解可能存在差异,例如在西方文化中,内在美可能更为重要,而在某些东方文化中,外貌美和内在美常常是同时被重视的。
经过全面的分析,我对“天姿国色”有了更深的理解。这个成语不仅仅是对女性外貌的赞美,更是对她们内在气质的认可。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种成语能够丰富我的表达方式,让我在赞美他人时更加得体和生动。
修短得中,天姿掩蔼,容颜绝世。
《红楼梦》第五回:“宝玉听了,喜不自胜,忙问:‘这位神仙姐姐是谁?’警幻仙子笑道:‘此乃天姿国色,非人间所有。’”
宋·苏轼《芙蓉城》诗:“芙蓉城中花冥冥,谁其主者石与丁。珠帘玉案翡翠屏,云舒霞卷千俜停。中有一人长眉青,炯如微云淡疏星。往来冠剑流华馨,世间颜色难相似,独与长公有天姿国色。”
《旧唐书·后妃传上·太宗文德皇后长孙氏》:“后性尤俭约,凡所服御,取给而已。太宗深重之,尝称后有天姿国色,非因修饰容貌。”
唐·李白《清平调》词:“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此处虽未直接使用“天姿国色”,但描绘了女子的绝美,可引申为“天姿国色”之意。)
《南史·梁元帝徐妃传》:“妃美容仪,天姿国色。”
俺安禄山,前往曲江,恰好遇着三国夫人,一个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