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5:46:47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6:07:29
“等而下之”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同样的,接着往下”。它的基本含义是指在某种情况下,某个事物或人处于相同的层次或等级,或者在某个类别中,后面的事物或人低于前面的事物或人,而实际上是指在某个标准或条件下,后者与前者相同或相近。
“等而下之”出自《论语·卫灵公》,原文是“君子之道,四维俱备,等而下之”。在这句话中,孔子强调君子应具备多种德行,并且在各个方面都要有一定的标准和要求。这个成语体现了对等级和标准的认同,以及对下属或后辈的期望。
“等而下之”常用于讨论人或物的层级关系,特别是在职场、教育、社会分层等场合。在文学作品中,它可以用来描绘人物关系或组织结构。在日常对话中,也可以用来形容某种事物的排列顺序或相对等级。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等级制度是一个重要的社会特征。成语“等而下之”反映了这种文化背景,强调了不同层级之间的相对关系。在现代社会中,虽然等级观念有所淡化,但在某些行业和组织中仍然存在。
“等而下之”让我联想到在团队合作中,每个人的角色和地位都是相对的,虽然在某些方面我们可能有差异,但在共同目标下,每个人的贡献都是重要的。这个成语提醒我们要重视团队的协作和每个人的价值。
在我的工作中,我常常会用“等而下之”来描述团队成员的职责分配。在项目管理中,明确每个人的角色和任务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确保目标的顺利达成。
在一首关于团队协作的诗中可以这样写:
“众人齐心,等而下之,
同舟共济,心手相连。
层层推进,力行不怠,
携手并肩,共创辉煌。”
在英语中,类似于“等而下之”的表达可以是“hierarchy”,强调等级制度和层级关系。不同文化对等级的看法可能有所不同,例如西方文化中更加强调个人主义和平等,而东方文化中可能更为注重层级和尊重。
通过对“等而下之”的学,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层级关系在社会和组织中的重要性。这一成语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也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帮助我更准确地描述和理解复杂的关系和结构。
乡之贫者,或不及于此,则以此法等而下之。
《资治通鉴·唐纪五十四》:“等而下之,以至於败。”
《后汉书·杨震传》:“等而下之,以至於乱。”
《汉书·食货志下》:“等而下之,以至於困。”
《史记·平准书》:“等而下之,以至於贫。”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等而下之,以至於亡。”
他这种做法,比起纪昀,就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