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3:05:42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6:08:22
“筋疲力尽”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筋骨疲惫,力量耗尽。它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经过长时间的劳作或激烈的活动后,感到非常疲惫,体力和精力几乎耗尽,常常伴有无力感。
“筋疲力尽”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中,虽然没有确切的出处,但在《庄子》等相关文献中,类似的表达常常用来形容人因过度劳累而导致的疲惫状态。成语中的“筋”和“力”分别指身体的肌肉和力气,合起来强调了身体的疲惫程度。
该成语可以在多种场合中使用,包括: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勤劳被视为美德,常常强调个人在工作和学中付出的努力。“筋疲力尽”不仅仅是身体的疲惫,也反映了对努力付出的一种认可。在现代社会,虽然人们面临着更大的工作压力,但“筋疲力尽”作为一种普遍体验,也引发了对工作生活平衡的反思。
“筋疲力尽”往往带有疲惫、无奈的情感色彩,联想到辛勤付出和努力后的回报。它可能引发人们对自身状态的反思,思考如何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
在我的生活中,曾经经历过一次长时间的熬夜复*,最后感到筋疲力尽。那种无力感让我深刻理解到合理安排时间和休息的重要性,以后我总会在工作与生活之间找到一种平衡。
在一首诗中,我尝试融入“筋疲力尽”:
春风十里逐梦行,
日月如梭心已倾。
忍耐孤舟千帆过,
筋疲力尽梦犹醒。
这四句诗描绘了追梦的艰辛和疲惫,体现了成语的情感。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有“exhausted”或“worn out”,它们同样用于描述极度疲惫的状态。不同文化对疲劳的理解和表达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但普遍都反映了对努力付出的认可和对休息的渴望。
通过对“筋疲力尽”的全面分析,我认识到这个成语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表达,而是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在语言学*中,理解成语的深层次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并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虽时侵掠,小有所得,力尽筋疲,不偿其费。
我才逃到这里来,已经~了,还有什么办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