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0:23:12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9:38:11
成语“讽多要寡”字面意思是通过讽刺来强调或使人关注那些稀少的事物。其基本含义是以讽刺的手法来引起对某些重要但被忽视事物的重视,通常用来批评那些表面上看似繁多却没有实质内容的现象。
“讽多要寡”出自古代文人对于社会现象的观察与思考,具体的成语出处较为模糊,可能源于某些古籍中的论述,强调言辞的犀利与表达的深刻。虽然没有明确的典故,但其意义传达了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和对深层次问题的关注。
该成语可以用于多种场合,包括: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讽刺是一种常见的表达方式,很多文学作品都运用讽刺来揭示社会问题。成语“讽多要寡”在现代社会依然适用,尤其是在面对信息泛滥的情况下,提醒人们关注真正重要的事情。
该成语带给我的情感反应是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它让我意识到,许多时候我们被表象迷惑,而忽视了深层的真相。这样的反思能够影响我的表达方式,使我在交流中更注重内容的实质性。
在我日常生活中,我曾在一次讨论中用到这个成语。当朋友们谈论某些热门话题时,我提出了“讽多要寡”的观点,提醒他们注意那些被忽视的重要问题,大家都表示深有同感。
在一首小诗中,我尝试使用这个成语:
繁华背后藏苦涩,
讽多要寡需细察。
一笑倾城皆浮尘,
真情难觅只孤寡。
这首诗通过讽刺和现实的对比,表达了对表面繁荣的质疑。
在西方文化中,有类似的表达,如“all that glitters is not gold”,都强调表面现象可能掩盖真实情况。尽管语言和文化背景不同,但对真相的追求是相似的。
通过对“讽多要寡”的学,我深刻体会到在交流与表达中应关注内在的真实与价值。这不仅帮助我更好地理解语言的深度,也提升了我在面对复杂问题时的思考能力。在未来的学和生活中,我会更加注重对内容的深度挖掘,努力做到“讽多要寡”。
然骚人之辞,怨刺愤怼,虽援及君臣教化,而不能拈洽持论;相如、子云,瑰丽诡变,讽多要寡,漫羡无归,不见治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