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5:46:18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9:50:39
成语“山崩地裂”字面意思是山体崩塌、地面裂开,形容自然灾害的巨大力量。引申义为形势变化剧烈,或事物发展到极端地步,常用来形容***的动乱、灾难或情感的激烈波动。
“山崩地裂”最早出现在古代文献中,具有悠久的历史。在《庄子》和《后汉书》中均有提及,表明其在古代已被人们广泛使用。成语所描绘的景象,往往用以形容突发性强烈的变故或感情。
该成语可用于多种场合,包括: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自然灾害常常被视为天意或社会动荡的象征,“山崩地裂”不仅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描述,也反映了人们对社会、政治等变化的深刻感受。在现代社会,这一成语依然适用,用以形容社会变革、科技进步等带来的剧烈影响。
“山崩地裂”通常带有强烈的负面情感,令人联想到恐慌、无助与绝望。它的意象使人感到一种震撼与冲击,常常用于表达内心的极度不安或惊恐。
在一次自然灾害中,我亲眼目睹了“山崩地裂”的场景,许多居住在山区的居民因为山体滑坡而失去了家园。这一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这个成语的真实含义,也让我更加关注自然环境的保护。
在一个故事中,可以这样描写:
“当夜幕降临,狂风骤起,似乎整个大地都在颤抖,仿佛山崩地裂即将降临,众人皆感到了一种无法言喻的恐慌。”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是“earth-shattering”,意指具有重大影响或改变的**。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在意义上均强调了变化的剧烈和破坏性。
通过对“山崩地裂”的学*,我认识到这个成语在表达情感和描述变化方面的重要性。在日常交流中,适当使用这样的成语,能够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使表达更加生动有力。它让我在思考和表达时,能够更好地把握情感的深度与广度。
山崩地裂,水泉涌出。
《宋史·岳飞传》:“飞乃引兵击之,大破之,斩首数千级,山崩地裂,水涌出。”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乃引兵击之,大破之,斩首数千级,山崩地裂,水涌出。”
《后汉书·班超传》:“超乃引兵击之,大破之,斩首数千级,山崩地裂,水涌出。”
《汉书·王莽传》:“莽既篡位,天下大乱,山崩地裂,水涌出,民多死伤。”
《史记·项羽本纪》:“项羽大怒,乃引兵击秦,秦兵败走,项羽追之,至乌江,秦兵大败,山崩地裂。”
这正是~有人见,捉生替死却难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