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8:32:43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7:12:41
成语“肤末支离”字面意思是“肤浅而细节零散”,表示事物表面肤浅,缺乏深度和整体性。它通常用来形容文章、言论或思想缺乏系统性和深度,内容支离破碎,难以形成完整的逻辑或观点。
“肤末支离”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人的创作和对文章质量的评判。虽然没有明确的历史典故,但在古代文人中,强调文章的完整性和深度是非常重要的,这一成语反映了这种文化背景。
该成语通常用于文学评论、演讲、写作指导等场合,当需要指出某篇文章或某种论述缺乏深度时,可以使用此成语。它也适用于日常对话中,尤其是在讨论某些观点或想法时。
在**传统文化中,重视文章的条理和深度是文人追求的目标之一。因此,“肤末支离”不仅反映了对文章质量的评判,也反映了对思想深度的重视。在现代社会,这一成语仍然适用于对各种表达方式的评估,如学术研究、商业报告等。
“肤末支离”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负面的,可能会让人感到失望或困惑。当听到或看到某种表达被形容为肤末支离时,常常意味着缺乏启发和深度,这可能影响交流效果。
在我的学*过程中,曾经写过一篇关于社会问题的文章,老师评价我的论点肤末支离,建议我加强论证和逻辑性。经过反思后,我意识到要在写作中注重思路的严谨性,这对我今后的写作产生了积极影响。
在一个秋天的午后,微风拂过,落叶如同肤末支离的思想,散落在地。偶尔一两片被风卷起,仿佛在诉说着它们的故事,却又因缺乏连贯而无从让人理解。
在英语中,可以用“fragmented”或“disjointed”来表达类似的意思,强调事物或思想的缺乏连贯性。这些词同样在学术和日常对话中使用,以批评不够完善的论述。
通过对“肤末支离”的学,我更加意识到在表达和沟通中,逻辑性和系统性的重要性。这个成语不仅为我提供了一个评判标准,也让我在语言表达上更加注重内容的完整性和深度,促进了我的语言学和思维方式的提升。
彼言涉于道,多肤末支离,而无所归宿。
这是我的~的看法,希望能得以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