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05:25:28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14:45:02
“鸣珂锵玉”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鸣响的珂(玉石)和铿锵的玉器”,用来形容声音清脆悦耳,通常指音乐或乐器的美妙音色。它常常用来比喻优美的文辞或才华横溢的人。
“鸣珂锵玉”出自《诗经·小雅·谷风》,原文为“鸣珂锵玉,言采其蕨”。在古代,珂和玉都是珍贵的材料,鸣声则象征着美好的音律,表明一种和谐美好之感。这个成语反映了古人对音乐和美的追求,表现了情感的细腻与丰富。
“鸣珂锵玉”常用于文学作品中描写音乐的美感,也可以用在日常对话中形容某人的才华或言辞优美。在演讲或写作中,使用这个成语能够增添文采,表达对某种艺术形式的赞美。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鸣珂锵玉”在古代文化中象征着文人雅士追求的艺术境界,代表了一种高雅的审美情趣。在现代社会,尽管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但对美的追求仍然存在。这个成语在现代语境中也能引发人们对艺术、文学和音乐的深思。
“鸣珂锵玉”给人一种清新、高雅的感受,容易联想到古代文人墨客的优雅生活。它让我想到那些在月下吟唱、琴声悠扬的场景,传达出一种宁静和美感的情感。
在一次学校的文艺晚会上,我曾用“鸣珂锵玉”来形容一位同学的钢琴演奏,表达了对她音乐才华的赞美。这不仅增强了我的表达能力,也让听众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在一个夜晚,月光洒在庭院,桂花香飘四溢,我写道: “月下奏鸣声,鸣珂锵玉传。清风拂面来,佳人笑嫣然。”
在英语中,可以用“melodious sound”来表示类似的美好音色,但缺乏“鸣珂锵玉”那种文化深度与意象。不同文化中对音乐和美的追求虽有共通之处,但表达方式和内涵却各有不同。
通过对“鸣珂锵玉”的学习,我意识到这个成语不仅仅是语言的表达,更是文化和情感的传达。它在我的语言学习和表达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提醒我要关注语言的美感和内涵。
寻尚主,拜驸马都尉,鸣珂锵玉,出入禁挞,良田甲第,珍宝奇玩,豪华富贵,冠于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