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5:03:44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11:52:44
“酒阑宾散”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酒宴结束,宾客散去”。其基本含义是指宴会结束后,宾客陆续离去,通常引申为欢乐的聚会结束,或是某种热闹场面的结束。
“酒阑宾散”源自古代文人的聚会和饮酒文化。这个成语最早见于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作《琵琶行》中,其中描绘了酒宴散去后的寂寞和无奈,表现了人们在欢聚之后的孤独感。成语中的“酒阑”形容酒宴已尽,而“宾散”则形容客人陆续离开,使得整个场面从热闹转为冷清。
“酒阑宾散”常用于描述聚会、宴会等场合的结束,适用于文学创作、日常交流以及演讲中。在文学作品中,可以用来渲染气氛的变化;在日常对话中,可以用来表达对某个活动结束的感慨。
同义成语:酒尽人散、聚散无常
反义成语:宾至如归、热闹非凡
“酒阑宾散”反映了*传统文化中饮酒作乐的社交俗。古代文人聚会常以酒为媒介,增进友谊和交流。现代社会虽然变化较大,但在节日或庆典上,聚会的形式依然存在,因此这一成语在现代社会依旧适用,常用来感慨时光流逝或人情冷暖。
“酒阑宾散”带给我一种淡淡的惆怅感,仿佛在提醒人们珍惜当下的快乐时光。它让我联想到许多美好的聚会,虽然欢乐短暂,但回忆却长存。
在我经历的一次同学聚会上,大家聚在一起畅谈往事,欢声笑语不断。随着夜深,酒阑宾散,很多人开始告别。那一刻,我感受到了一种时间流逝的无奈和珍惜相聚的心情。
在一个秋天的夜晚,月光洒在宁静的庭院,酒阑宾散后,只有微风轻拂,树叶沙沙作响,仿佛在低语着往昔的故事。此时此刻,心中满是对时光的感慨与思索。
在英语中,类似于“the party’s over”或“the fun is over”可以传达类似的意思。这些表达同样强调了聚会或欢乐时光的结束,但在文化背景和情感色彩上可能有所不同。在中文中,成语往往蕴含更深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联结。
通过对“酒阑宾散”的学,我深刻体会到成语不仅是语言的简练表达,更是文化和情感的承载。它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提供了丰富的情感层次,使我在描述场景和情感时更加生动和有力。
时春物尚余,夏景初丽,酒阑宾散,离思萦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