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19:11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3:14:27
“煎胶续弦”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用煎熬的胶水来续接断掉的弦。它比喻用不可靠的手段或方法来修补或补救某种缺陷或问题,多用于形容不切实际或效果不佳的做法。
“煎胶续弦”出自《太原记》,其中提到用煎胶来修补乐器的弦。这个成语反映了古代人们在乐器修理时所使用的一种不太理想的方式,隐含了对这种修补方法的讽刺和批评。
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一种不切实际的补救措施或临时解决方案。例如,在日常对话中,如果某个人尝试用简单的方法来解决复杂的问题,可以说他的做法是“煎胶续弦”。在文学作品中,可以形容角色因缺乏深思熟虑而采取的草率行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煎胶续弦”这一成语反映了古人对于修补和解决问题的态度。在现代社会,这一成语依然适用,尤其是在面对复杂问题时,强调需要找到根本解决方案,而非草率应对。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无奈和失望的感觉,反映了在面对问题时,试图用低效的方法来补救的无力感。它提醒我们在处理事务时要考虑长远的解决方案,而非临时的应急措施。
在我的工作中,有一次项目因为时间紧迫,我的同事提出了一个“煎胶续弦”的解决方案,结果导致了后续的更多问题。这让我意识到在工作中,必须重视根本问题,而不是仅仅追求短期效果。
在一首现代诗中,我可以尝试这样使用成语:
在纷繁的生活中,
我们常用煎胶续弦,
修补那些破碎的梦,
却不知真相早已沉淀。
在英语中,可以用“putting a band-aid on a problem”来表达类似的意思,意指用简单的方式来解决复杂的问题。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核心思想是相似的,即强调临时解决的无效性。
通过对“煎胶续弦”的学习,我认识到在语言学习中,了解成语的深层含义和使用场景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在面对问题时更加注重寻找有效的解决方案,而不是依赖于临时的补救措施。
麟角凤觜世莫辨,煎胶续弦奇自见。
《北堂书钞》卷一百九引 晋·王廙《笙赋》:“煎胶续弦,以类相从。”
《初学记》卷十六引 晋·陆机《拟古诗》:“煎胶续弦者,良工不我顾。”
《太平御览》卷五百七十九引 晋·成公绥《琴赋》:“煎胶续弦,以新易故。”
《艺文类聚》卷四十四引 晋·傅玄《琴赋》:“煎胶续弦,出自良工。”
《文选·张衡〈西京赋〉》:“煎胶续弦,取譬不远。” 李善注:“言煎胶以续琴瑟之弦,此以喻也。”
麟角凤嘴世莫识,会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