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7:50:44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2:10:36
“折鼎覆餗”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是“折断鼎,打翻饭”,用来形容大事的失败或毁灭,通常暗指国家或事业的覆灭。它表达了由于重大失误或不当行为而导致的严重后果。
该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历史典故。鼎在古代是炊具和权力的象征,折断鼎意味着失去了权力和地位,而“覆餗”则指的是打翻煮饭的器具,象征着生活的基础被摧毁。这个成语常常用于描述战败或国家的覆灭,反映了古代对国事的重视。
“折鼎覆餗”可以在多个场合中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折鼎覆餗”在**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体现了对权力、国家和家庭的重视。在现代社会中,尽管社会结构和价值观有所变化,但该成语依然适用于描述重大失误引发的后果,尤其在政治、经济和社会领域。
该成语带有一种悲剧色彩,使人联想到历史的教训和个人的失败。它提醒我们在做出决策时要谨慎,避免因小失大。此成语也引发对责任和后果的深思,尤其在团队合作和领导力方面。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历过一个项目因为团队沟通不畅而失败的**。那时,我不禁想到了“折鼎覆餗”,提醒自己在未来的工作中要更加注重沟通与合作,避免重蹈覆辙。
在诗歌中,我尝试用“折鼎覆餗”来表达历史的沉重:
往昔英雄志未酬,
折鼎覆餗泪千愁。
长河落日悲声起,
谁解沧桑与梦浮?
在英语中,没有直接对应的成语,但可以用“the fall of a dynasty”或“to be brought to ruin”来表达相似的含义。这些表达同样强调了因重大失误而导致的毁灭性后果,但文化背景和使用场景可能有所不同。
通过对“折鼎覆餗”的学,我深刻理解到成语不仅是语言的组成部分,更是文化和历史的载体。在语言学中,掌握这些成语有助于提高表达的丰富性和深度,也提醒我们从历史中汲取教训,谨慎行事。
祏怯而无断,喧弱而不才,折鼎覆餗,跂踵可待。
《文选·陆机〈辩亡论〉》:“折鼎覆餗,其祸必大。”
《后汉书·班彪传》:“折鼎覆餗,以示不祥。”
《汉书·贾谊传》:“折鼎覆餗,天下莫不闻。”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折鼎覆餗,非一日之故也。”
《左传·宣公十五年》:“折鼎覆餗,其形可笑。”
今也抑意陈书,引年求退,惧~之患,避牝鸡司晨之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