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6 20:55:16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9:25:59
“寥若晨星”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像晨星那样稀少”。其中,“寥”意为稀少、稀疏,“晨星”指的是黎明时分的星星,通常在天亮时分可见的星星,数量非常有限。因此,该成语比喻事物或人非常稀少,通常用来形容某种情况或现象的稀缺。
“寥若晨星”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夜泊牛津寺》。诗中提到“月照千山空,寥若晨星”,表达了夜晚的孤寂与星星的稀少。成语的使用在古代诗歌中常常与孤独、稀缺等情感相结合,反映出一种对事物稀少状态的感慨。
该成语可以广泛应用于文学作品、日常对话、演讲等场合。在文学作品中,常用于描绘人物、事物的稀缺性;在日常对话中,可以形容某种人才、机会或者美好的事物的稀少;在演讲中,可以用于强调某种现象的珍贵。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星星常常象征着希望和梦想,而“晨星”则更是希望的象征。成语“寥若晨星”的使用反映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追求,同时也感受到美好事物稀缺的惋惜。在现代社会中,用于形容优秀人才、创新思想等稀缺的现象,依然具有现实意义。
“寥若晨星”给人一种孤独、稀少的感觉,常常联想到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追求。它可以引发人们对生活中稀缺资源的思考,以及对人才、机会的珍惜。
在我的学*和工作中,常常会遇到一些优秀的同事或朋友,他们的才华和能力让我感到“寥若晨星”。这让我意识到,在职场中,珍惜和发掘这些优秀的人才是多么的重要。
我尝试将“寥若晨星”融入到一首小诗中:
夜空璀璨星河流,
晨星寥落似梦愁。
愿君常在我心侧,
共赏天边万里秋。
在英语中,有类似“rare as hen's teeth”(比鸡牙还稀少)的说法,表达事物的稀缺性。虽然比喻对象不同,但都蕴含了对稀少事物的珍视。
通过对“寥若晨星”的深入分析,我意识到这个成语不仅仅是对稀少现象的描述,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成语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让我们的语言更加生动和有趣。
黄衣道士亦讲说,座下寥落如明星。
《明史·天文志》:“夜观天象,星辰寥若晨星,知其时也。”
《唐诗三百首·杜甫·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寥若晨星,独对孤灯。”
《宋史·天文志》:“观天象,星辰寥若晨星,知其时也。”
《文选·谢灵运·登池上楼》:“远岫出云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寥若晨星,独对孤灯。”
《晋书·天文志》:“夜观天象,星辰寥若晨星,知其时也。”
唐朝时期,宗教盛行,国子博士韩愈信奉儒家思想,坚决反对佛教和道教的流行,他写《华山女》诗讽刺当时佛教与道教争信徒的情形,华山县的佛教信徒很多,道教信徒寥若晨星,女道士亲自出马布道,卖弄色相,吸引信徒
内山书店书店经常去,但不是每天,漫谈的人材也~,令人感到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