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50:20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10:24:07
“赍志而没”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是“带着志向而死去”。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虽已去世,但其志向和理想却依然存在,未曾被遗忘,体现了其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赍志而没”出自于《史记·刺客列传》,原文是“荆轲之死,志在千里,赍志而没”。这里提到的荆轲是**历史著名的刺客,他为了完成刺杀目的,不惜以身殉道。成语的产生与荆轲这样的人物密切相关,他们的理想和追求激励后人。
在文学作品中,常常用“赍志而没”来形容那些为了理想和信念而献身的人物。在日常对话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表达对某人追求理想的敬佩,也可以在演讲中用来激励他人,强调理想的重要性。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理想和志向被极为重视,尤其是在儒家思想中,追求理想、为之奋斗是被赞扬的美德。“赍志而没”这一成语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激励作用,鼓励人们不忘初衷,持续追求自己的理想。
“赍志而没”让我联想到那些为理想献身的人,无论是历史人物还是身边的朋友。它传达出一种坚毅、不屈的精神,激励着我在面对困难时不轻言放弃。
在我的学*过程中,我曾遇到一位老师,她为了教育事业奉献了自己的一生。虽然她已经退休,但她的教诲和影响依然在我们心中留存。这种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赍志而没”的意义。
在一首诗中,我尝试融入“赍志而没”:
长风破浪志行远,
不惧前路艰辛险。
虽死犹生心不灭,
赍志而没铸新篇。
在西方文化中,有类似的表达,如“to die with one's boots on”,意指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毫不妥协地去世。这种表达同样强调了理想与志向的重要性。
通过对“赍志而没”的学,我不仅理解了这个成语的深刻含义,也认识到在语言学中,成语和典故能够丰富我们表达的层次和深度。它提醒我们要珍惜自己的理想,勇敢追求,即使在逆境中也不应放弃。
赍志没地,长怀无已。
林文忠公经世之才,可惜鞠躬尽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