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23:54:40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1:50:25
“戛玉敲冰”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用硬物敲击玉石和冰块。其基本含义比喻声音清脆悦耳,形容音乐或言辞的优美动听。
“戛玉敲冰”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送梓州李使君》,其中有“戛玉声盈耳,敲冰声入云”的描写。这句诗描绘了美妙的音乐如同玉石与冰块相碰撞所发出的清脆声音,表现出音乐的美感和诗人的情感。
在文学作品中,成语“戛玉敲冰”常用来形容音乐或诗词的优美。在日常对话中,可以用来赞美某人的演讲、歌唱或表演,表示其声音或表达方式的动人。在演讲中,亦可用作形容语言的优雅与感染力。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戛玉敲冰”体现了**传统文化中对音乐和语言美的追求。在古代,音乐被视为一种高雅的艺术形式,能够陶冶情操、升华思想。在现代社会,虽然音乐和语言的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但这一成语依然在赞美优美艺术作品时适用。
这个成语让我联想到古代文人雅士在月下吟唱、弹琴的场景,带有一种清幽、雅致的氛围。它也让我思考到言语的力量,优美的表达能够触动人心,传递深刻的情感。
在一次学校的演讲比赛中,我用“戛玉敲冰”来形容我的演讲风格。通过这样的比喻,我希望让评委和同学们感受到我的演讲不仅是在传递信息,更是一次心灵的交流。
在某个诗歌创作中,我可能会这样写: “月下清风拂柳影,戛玉敲冰声宛转; 心中柔情似水流,愿与君共此良宵。”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music to one's ears”,意指使人愉悦的声音或消息。虽然表达的方式不同,但两种文化都强调声音的美感和愉悦感。
通过对“戛玉敲冰”的学,我更加理解了语言的美与力量。这一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也让我在表达时更加注重语言的优雅和音韵的和谐。它在我语言学和交流中,特别是在文学创作和演讲中,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戛:敲击。敲打玉器和冰块。形容声调有节奏而响亮好听。也形容人气节凛然。
清·纳兰性德《浣溪沙·咏雪》:“戛玉敲冰声未歇,飞琼伴侣自成行。”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回:“宝钗笑道:‘我们这会子戛玉敲冰,倒也有趣。’”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王安石三难苏学士》:“王安石将‘戛玉敲冰’四字,以试东坡,东坡果然不费半点思索,随口念出。”
宋·苏轼《浣溪沙·咏橘》:“香雾噀人惊半破,清泉流齿怯初尝。吴姬三日手犹香。”
唐·白居易《听田顺儿歌》:“戛玉敲冰声未停,嫌云不遏入青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