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3:42:45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9:37:14
成语“少年老成”字面意思是指年轻人却具有老成的成熟和稳重,通常用来形容年轻人思维成熟、处事老练、能力超出同龄人。基本含义为:虽年轻但表现得像成年人一样稳重和成熟。
“少年老成”出自《后汉书·孔融传》,原文为“孔融少而老成”。孔融是东汉时期的文学家和政治家,自小聪慧,表现出超出年龄的成熟度。这个成语由此引申,用以赞美年轻人具有较高的智慧和成熟的处世能力。
“少年老成”可以在多种语境中使用,包括: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年轻人被期望能够继承和发扬传统,同时也被鼓励要有创新的思维。成语“少年老成”反映了社会对年轻人的期许,期待他们在年轻时就能够展现出成熟的思维与能力。在现代社会中,这一成语依然适用,特别是在教育和职场中,年轻人的表现常常被拿来与老一辈人比较。
“少年老成”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联想,体现了对年轻人的期望和鼓励。它也激励人们在年轻时努力学*、积累经验,以便在将来能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
在我的生活中,曾遇到一位年轻的同事,他在工作中表现得非常成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当遇到问题时,他总能冷静分析,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我常常用“少年老成”来形容他。
在一首诗中,或许可以这样使用成语:
少年老成志如虹,
风华正茂展雄风。
一心向前无退路,
青云之上任翱翔。
这首诗传达了年轻人的成熟与积极进取的精神。
在英语中,“wise beyond one's years”可以与“少年老成”相对应,都是用来形容年轻人表现出超出年龄的智慧和成熟。在不同文化中,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反映了对年轻人潜力的认可和期待。
通过对“少年老成”的学,我认识到这一成语不仅仅是对年轻人的赞美,也是对年轻人潜力的认可。它在语言学中帮助我理解如何用成语表达复杂的情感和思想,同时也提醒我在生活中要尽早承担责任,展现成熟。
韦元将年十五,身长八尺五寸,为郡主簿。杨彪称曰:‘韦主簿年虽少,有老成之风,昂昂千里之驹。’
《旧唐书·李百药传》:“百药幼多疾病,祖母赵氏以百药名之,言其当得一百药物,始可愈其病也。七岁能属文,父友齐中书舍人陆乂、马元熙尝造德林宴集,有读徐陵文者,云‘既取成周之禾,将刈琅邪之稻’,并不知其事。百药时侍立,进曰:‘《传》称“鄅人藉稻”,杜预注云“鄅国在琅邪开阳”。’诸人皆惊喜,曰:‘此儿即老成。’”
《清史稿·文苑传一·吴伟业》:“伟业幼有异才,八岁能属文,长益博通经史,时人谓之少年老成。”
《明史·杨慎传》:“慎幼警敏,十一岁能诗,十二拟作《古战场文》、《过秦论》,长老惊异。入京,赋《黄叶诗》,李东阳见而嗟赏,令受业门下。时人谓之少年老成。”
《宋史·吕公著传》:“公著幼有奇质,读书过目辄成诵,十二岁能属文,议论往往有奇致,时人谓之少年老成。”
《晋书·王羲之传》:“羲之幼讷于言,及长,辩析入微,时人谓之少年老成。”
叙话中间,说起兴哥~,这般大事,亏他独立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