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22:25:33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2:05:53
“河出伏流”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河流从地下涌出”。它的基本含义是指隐藏的力量或才能在某个时刻显露出来,常用来比喻潜在的能力或情感突然显现。
“河出伏流”出自《尚书·大禹谟》,原文是“河出伏流,故小人得志”。这里的“伏流”指的是地下的河流,意指那些潜藏的力量或情感。这个成语在古代文献中就有使用,逐渐演变为形容潜在的力量或情感在特定时刻的爆发。
该成语可以在多种场合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河流常常象征着生命和力量。成语“河出伏流”反映了人们对潜在力量的重视,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挖掘和展现个人才能变得尤为重要。现代社会中,这种理念依然适用,很多职场和教育环境都鼓励人们发现自己的潜力。
“河出伏流”让我联想到那些在关键时刻展现非凡能力的人,或者是那些在逆境中突然崛起的故事。这种情感传递出希望和激励,提醒我们不要低估潜在的力量。
在我个人的生活中,我曾经历过几次“河出伏流”的时刻。例如,在大学的演讲比赛中,我原本并不自信,但最终在比赛中表现出色,令我自己和他人都感到惊讶。这让我明白了自己还有许多未被发掘的能力。
在一首诗中,我可以这样使用这个成语:
静水深流掩藏韵,
河出伏流见真情。
潜力如潮涌而至,
一瞬辉煌照夜明。
这首诗表达了潜在能力的突然展现和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
在英语中,可以用“latent potential”或“hidden talents”来表达类似的意思。这些表达也强调了潜在能力和力量的主题,反映了不同文化对人类潜能的认知。
通过对“河出伏流”的学,我认识到这个成语不仅仅是一个语言符号,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共鸣。它提醒我们每个人都有潜在的力量,值得在适当的时刻去展现和利用。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将激励我去挖掘自己的潜力,勇敢面对挑战。
河源出昆仑,伏流地中方三千里,禹导而通之,故出积石。
《太平御览·水》:“河出伏流,隐而不见。”
《艺文类聚·水》:“河出伏流,莫测其深。”
《文选·左思<吴都赋>》:“河出伏流,泻于东海。”
《水经注·河水》:“河出伏流,涌而为泉。”
《史记·河渠书》:“河出伏流,潜行地下。”
周室之势既微,其所余虚文仪式之陈言,不足以范围一世之人心。遂有~,一泻千里之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