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07:23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8:13:20
成语“大雨滂沱”由四个字组成:“大雨”指的是雨量很大,而“滂沱”则形容雨水倾泻而下,声势浩大。字面意思是形容雨下得非常大,通常用来形容天气恶劣或下雨的场景。
“大雨滂沱”源自于古代汉语,具体的文学出处较为模糊,但可以追溯到古诗词中对大雨的描写。滂沱一词在古代诗词中常用来形容雨势的猛烈与浩大,传达出一种壮观的自然景象。
该成语可以在多种场合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自然现象常常与人们的情感和命运相联系。大雨滂沱不仅仅是天气的描述,也可以象征着人们在困境中的挣扎与坚持,或是生活中的重大转折。现代社会中,这个成语仍然适用,尤其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人们更加关注极端天气的影响。
“大雨滂沱”常让我联想到一种压迫感和无力感,尤其是在暴风雨来临之际。然而,雨后总会有彩虹,象征着希望与新生。这种情感的复杂性使得这个成语在表达时更具深度。
在一次旅行中,我遇到了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滂沱,那一刻,我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和无情。尽管被淋得透湿,但我却在这场雨中找到了内心的宁静,反思了自己的生活和目标。
在一个夜晚,月光洒下,然而,突然间,天边乌云密布,大雨滂沱如倾泻而下,仿佛是天地间的悲鸣。他在雨中奔跑,任由雨水冲刷去心中的烦恼,心中默念:“再大的雨,也洗不去我前行的决心。”
在英语中,可以用“heavy rain”或者“downpour”来表达类似的意思,但没有与之对应的成语。这反映了不同文化对自然现象的表达方式和情感共鸣的差异。
“大雨滂沱”不仅仅是一个描述天气的成语,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它提醒我们关注周围的自然,感受情感的波动,理解生活中的挑战与希望。通过学这个成语,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语言的丰富性和表达的多样性。
行了数日,忽值大雨滂沱,行装尽湿。
《资治通鉴·唐纪》:“大雨滂沱,水溢于田。”
《后汉书·班超传》:“大雨滂沱,水溢于城。”
《汉书·王莽传》:“大雨滂沱,水溢于道。”
《史记·项羽本纪》:“大雨滂沱,项羽军至乌江。”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大雨滂沱,水溢于沟。”
及至古北口,~,荣禄振起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