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20:46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0:05:05
成语“席门穷巷”字面意思是“席子放在门口,走到巷子里”,形容处于一个非常狭小、困窘的环境。其基本含义是指身处困境、无路可退,或者生活境遇非常艰难。
“席门穷巷”出自《孟子·梁惠王下》:“冉有问曰:‘君子之道,何为而不逮?’孟子曰:‘君子之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虽然并非直接使用该成语,但其意蕴与成语的含义有密切关系,强调在困境中寻求突破的智慧。
“席门穷巷”可以在多种场合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成语常常反映出社会的现实与人生哲理。“席门穷巷”不仅描述了个人的困境,也反映了社会的压迫与不平等。在现代社会,面对经济、环境等多重压力,这一成语依然有其适用性,提醒人们关注弱势群体的生活状态。
“席门穷巷”让我联想到无助与绝望的情感,代表着人们在生活中面对的各种压力与挑战。它也激励着我去思考如何在困境中寻求解决方案,增强了对逆境的理解和包容。
在我个人的生活中,曾经历过一段时间的失业,那段日子让我感到自己就如同身处席门穷巷。后来,通过不断学*和积累经验,我逐渐走出了困境。这段经历让我更加理解这个成语所传达的深意。
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主人公在街头徘徊,心中充满了不安与无助。城市的霓虹灯在雨水中模糊,仿佛在嘲笑他的席门穷巷。就在他准备放弃的时候,一个陌生人的微笑点亮了他心中的希望。
在英语中,"to be at the end of one's rope"与“席门穷巷”有相似之处,都表示处于困境、无路可退的状态。然而,文化背景不同,造成了表达的细微差别。中文成语往往携带着更深的文化意蕴,强调个人的奋斗与变化。
通过对“席门穷巷”的深入分析,我认识到它不仅是一个描述困境的成语,更是一种对生活的哲学思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这类成语帮助我更精准地传达情感和思想,增强了我的语言表达能力。
东邻少年安所如?席门穷巷出无车。
《明史·隐逸传·杨慎》:“杨慎字用修,新都人,少师廷和子也。年二十四,举正德六年殿试第一,授翰林修撰。丁继母忧,服阕起故官。十二年八月,以议大礼,谪戍云南永昌卫。居云南三十余年,资性明敏,好学,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废书。”
《宋史·隐逸传上·林逋》:“林逋字君复,少孤力学,不为章句。性恬淡好古,弗趋荣利。初放游江、淮间,久之归杭州,结庐西湖之孤山,二十年足不及城市。真宗闻其名,赐粟帛,诏长吏岁时劳问。”
《晋书·隐逸传·陶潜》:“陶潜字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其居也,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后汉书·王莽传》:“王莽少时,家贫,居于席门穷巷,然好学,博览群书,尤好《易》。”
《史记·陈涉世家》:“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其后陈涉起于席门穷巷之中,竟成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