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4:03:26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6:30:24
“纸贵洛城”是一个形容文章、书籍等作品非常受欢迎,连带使得纸张的需求量增加的成语。字面意思是“纸张在洛城变得稀缺”,引申为作品的流行程度。
“纸贵洛城”出自东汉末年文学家曹操的《短歌行》,其中提到“对海而唱,纸贵”。这个成语的典故通常与文学作品的风靡有关,尤其是指洛阳地区的文人墨客对某些作品的追捧,导致纸张的需求大大增加。
在文学作品中,常用“纸贵洛城”来形容某本书或诗词的广泛传播和极高的影响力。在日常对话中,可以用来赞美某位作家的作品受到了热烈的欢迎。演讲时,提及这一成语可以强调文化作品的社会价值和影响力。
同义成语:一纸风行、风靡一时
反义成语:冷冷清清、无人问津
“纸贵洛城”反映了古代社会对文化作品的重视和追求。在现代社会,虽然纸质书籍的需求有所下降,但网络文学和电子书的兴起使得新的作品仍然可以达到类似的影响力,在某种程度上延续了这一成语的精神。
这一成语让我联想到文学的力量和影响,它不仅可以改变个人的思想,还可以推动社会文化的发展。它提醒我们关注那些能够引发共鸣和思考的作品。
在我大学期间,我读过一位作者的小说,这本书在校园内引发了热潮,大家争相讨论,图书馆的借阅量也非常高。每当我看到这个成语,都会想起那段热烈的讨论和分享的时光。
在一个古风故事中,可以写道:“在那个文人荟萃的时代,某位才子的一首诗歌传遍整个洛城,纸贵洛城,人人争相传颂,仿佛连月光都为之倾倒。”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bestseller”或“a sensation”,这些词表达了作品的热度与影响力,但没有直接对应“纸贵洛城”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深度。
通过对“纸贵洛城”的学习,我意识到语言不仅是表达工具,更是文化的载体。这个成语让我理解了文学作品在社会中的重要性,以及它们如何激发人们的共同情感和思想。在我的语言学习与表达中,掌握这样的成语可以丰富我的语境选择和表达方式。
金悬秦市,杨子见而无言;纸贵洛城,陆生闻而罢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