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4:52:59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11:30:19
“通古博今”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通晓古代,博览现代”。其基本含义是形容一个人学识渊博,既精通古代的知识和文化,又广泛了解现代的事物和思想。
“通古博今”最早可以追溯到《左传》,其中提到“通古今之变”,说明古今变化的通达。这一成语强调了对历史和现代知识的广泛理解和熟练掌握。在古代,学者们常常被期望既能理解古籍,又能应对现实中的各种问题,因此“通古博今”便成为了对学识渊博者的赞美。
“通古博今”可以在多种场景中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知识被视为一种重要的力量,古代的儒家思想强调对历史的学和对现代社会的认知。因此,“通古博今”不仅是个人修养的体现,也反映了社会对知识分子的期待。在现代社会,随着信息的快速更新与变化,通古博今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帮助人们在复杂的环境中做出明智的决策。
“通古博今”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联想到智慧、知识和广阔的视野。这种成语激励人们不断学*和探索,追求更高的学识和理解。
在我的学*过程中,我常常感受到“通古博今”的重要性。例如,阅读古代经典和现代科技书籍相结合,让我在思考问题时能够从多个角度出发,形成更加全面的观点。
在一首诗中,可以这样表达:
古今交织如织锦,
智慧之光照前行。
通古博今开阔路,
步步高升志更雄。
在西方,有类似的表达如“Renaissance man”,指的是在多个领域都有深入了解与能力的人。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这两者都强调了多元知识和全面发展的重要性。
通过对“通古博今”的学,我认识到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的重要性。它不仅是对个人学识的鼓励,也是对广泛视野的追求。这样的追求能够帮助我在不同的领域中更好地理解和沟通,从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