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0:27:29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2:15:54
成语“泼天冤枉”的字面意思是“无端被冤屈到天上”。基本含义是指遭受极大的冤屈或不公正的对待,强调了冤屈的严重程度和无辜的状态。
“泼天冤枉”源于古代文学作品,特别是在一些戏曲和小说中,常常描绘被冤屈的无辜者,表达对不公正现象的控诉。这一成语亦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冤屈和司法不公的关注与批判。
该成语常用于描述一个人或群体在法律、社会或人际关系中遭受的不公正待遇。适合的使用场景包括:
在**传统文化中,冤屈与正义是非常重要的主题,许多古典名著中都有描绘。现代社会依然存在冤屈现象,因此这一成语在当今社会依然具备强烈的现实意义,尤其在法律与社会公正的讨论中。
“泼天冤枉”常引发人们的共鸣,令人感到愤怒和同情。它使人联想到无辜者的悲惨遭遇,反映出人们对公正与正义的渴望。
在生活中,我曾经目睹一位朋友因为误解而受到不公正的指责,心中感到非常愤慨。那时,我想到了“泼天冤枉”这个成语,深刻地体会到冤屈带来的痛苦和无奈。
在一个故事中,可以描绘一位年轻的画家,因一幅作品被误认为是抄袭而遭受“泼天冤枉”,最终她通过努力揭示真相,赢回了自己的名声和尊严。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slander”或“false accusations”,这些表达同样强调了不公正的指控与冤屈。然而,文化背景不同,可能在使用频率和社会接受度上存在差异。
通过对“泼天冤枉”的学*,我深刻认识到语言在表达情感与社会现象中的力量。这一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也促使我更加关注社会公正问题,在表达中更加注重对无辜者的同情与支持。
这妇人好大胆!”闻氏哭倒在地,口称泼天冤枉。
《聊斋志异·聂小倩》:“宁采臣闻言,大惊道:‘你这话真是泼天冤枉,我何尝有过这样的心思?’”
《警世通言》卷十一:“那人听了,大怒道:‘你这话真是泼天冤枉,我何尝有过这样的行为?’”
《醒世恒言》卷三:“那妇人听了,大叫道:‘你这话真是泼天冤枉,我几时做过这样的事?’”
《儒林外史》第二十回:“你这话说得真是泼天冤枉,我何尝有过这样的念头?”
《红楼梦》第五回:“那宝玉听了这话,心中大不以为然,便道:‘你这话真是泼天冤枉!’”
求青天大老爷明鉴万里,伸超小妇人丈夫杨乃武的~,小妇人便死,也感激大老爷的恩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