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6:31:29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2:05:05
“沦肌浃骨”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是“浸透肌肤,渗透骨髓”。它形容一种极为严重的痛苦或伤害,通常用来描述对某种事情的深切感受或沉重打击。基本含义为:遭受极大的痛苦或影响。
“沦肌浃骨”出自《史记·李斯列传》,原文为“沦肌浃骨”。在这里,成语的使用强调了李斯在政治斗争中所遭受的极大痛苦和深刻影响。李斯的遭遇反映了当时政治风云的复杂和残酷。
这个成语常用于文学作品、演讲、日常对话中,通常描绘一种深重的痛苦或绝望。例如,在小说中,主人公失去亲人时可以使用此成语来形容其内心的痛苦;在演讲中,谈及社会问题时,演讲者可能用它来强调问题的严重性。
在**文化中,成语往往用于表达深刻的情感和复杂的社会关系。“沦肌浃骨”所传达的痛苦情绪在历史上以及现代社会中都有其适用性,特别是在讲述悲剧故事或描述社会不公时,这个成语可以有效地引发共鸣。
“沦肌浃骨”这个成语常常使人联想到痛苦、绝望以及无助感。它激发的情感反应往往是深沉的悲伤和同情,有助于引导人们更加关注他人的困境与挑战。
在生活中,我曾经历过一段艰难的时光,失去了亲密的朋友。那段时间,我深刻体会到“沦肌浃骨”所表达的情感,心中充满了无法言喻的痛苦。我在与他人交流时,也用这个成语来形容我当时的感觉,得到了他人的理解与支持。
在一首诗中,我尝试融入“沦肌浃骨”这个成语:
秋风瑟瑟泪如雨,
沦肌浃骨痛难忍。
往昔笑语随风散,
孤影独行夜更深。
这首诗表达了失去后的孤独与痛苦,使用成语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o the bone”,它同样传达了深切的感受或影响。尽管文化背景不同,但这两种表达都能准确传达深刻的痛苦或感受。
通过对“沦肌浃骨”的深入学,我意识到这个成语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不仅能够丰富我的表达方式,还能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表达复杂的情感。在实际交流中,运用成语能够使语言更加生动和有力。
不浸于肌肤,不浃于骨髓。
《宋书·谢灵运传》:“沦肌浃骨,莫不悲叹。”
《晋书·文苑传·左思》:“沦肌浃骨,莫不肃然。”
《后汉书·班彪传》:“沦肌浃骨,莫不感悦。”
《文选·班固·西都赋》:“沦肌浃骨,莫不欣戴。”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臣闻之,沦肌浃骨,莫不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