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2:41:42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13:15:51
成语“靡颜腻理”由“靡颜”和“腻理”两部分组成。“靡颜”指的是柔和的面容,形容人非常美丽;“腻理”则指的是细腻的情感或情理,形容事物的细致、温柔。整体上,“靡颜腻理”用来形容女子的美丽和温柔,强调外貌和内在情感的和谐统一。
“靡颜腻理”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这首诗讲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其中描述了杨贵妃的美丽和情感的细腻,传达了对爱情的深刻理解与感慨。成语的使用反映了古代文人对美的追求与对爱情的思考。
在文学作品中,“靡颜腻理”常用于描述女性的美丽与温柔,或用来形容美好的爱情。在日常对话中,可以用来夸赞某人的外貌和性格,或是在演讲中引用以表达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这些成语在描绘女性美丽与细腻上有细微的差别,靡颜腻理更强调内外兼修的和谐。
在**传统文化中,对女性美的追求与赞美是一个重要的主题。“靡颜腻理”不仅体现了对美的欣赏,也反映了古人对女性温柔品质的尊重和向往。在现代社会,这一成语仍然适用于描述女性的优雅与魅力。
“靡颜腻理”给人一种温柔而美好的情感联想,常常让我想到古代的诗词中那些令人心醉的爱情故事。它不仅是对美的赞美,也是一种对情感细腻的追求,唤起了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向往。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用“靡颜腻理”形容一位朋友,她的性格温柔,外表也很美丽,大家都很喜欢她。这个成语完美地表达了我对她的赞美,也让我们的交流更加生动。
在一首小诗中,我尝试结合“靡颜腻理”: “月下轻纱映靡颜,春风送暖腻理连。轻声细语诉衷肠,愿携手共度此生欢。”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beauty and grace”,强调外表的美丽与优雅的气质。然而,东方文化更注重内在情感与外在形象的结合,体现了对女性全方位的赞美。
通过对“靡颜腻理”的深入分析,我认识到这个成语不仅仅是对美丽的赞美,更是对深厚情感的追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提醒我关注内外兼修的重要性,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表达美好事物。
靡颜腻理,遗视绵些。
拜见之下,果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