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8:48:09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7:13:03
成语“咬得菜根”字面意思是“咬住菜根”,其基本含义是指一个人能够忍受艰苦,甘于清贫,努力奋斗,尤其是在年轻时。它强调了在艰难环境中坚持奋斗的重要性,寓意着一种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
“咬得菜根”出自清代作家郑板桥的诗句“咬得菜根,便是福”。郑板桥是一位著名的书法家和画家,他的诗句常常蕴含深刻的人生哲理。“菜根”作为一种蔬菜,象征着生活的艰辛,而“咬得”则表达了对这种艰辛的接受与忍耐,体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该成语在多种语境中均可使用,包括但不限于: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勤奋和节俭被视为美德,许多古代文人和劳动者都体现了“咬得菜根”的精神。在现代社会,虽然物质条件有所改善,但面对竞争和压力,年轻人依然需要这种精神来应对生活的挑战。
“咬得菜根”常让我联想到奋斗的青春和不屈的精神,带有一种坚韧不拔的力量。它提醒我在面对困难时,要有勇气和毅力,保持积极的心态。
在我生活中,有一次我在学*中遇到困难,感到沮丧。后来我想到了“咬得菜根”,决定不放弃,继续努力,最终顺利通过了考试。这让我深刻体会到坚持的重要性。
在一个秋季的诗歌中,我写道:
咬得菜根,苦中作乐,
青春岁月,风雨同行。
纵然荆棘,心无所惧,
笑对未来,乐在其中。
在英语中,与“咬得菜根”相似的表达是“no pain, no gain”,即“没有痛苦就没有收获”。这种表达同样强调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努力和忍耐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对“咬得菜根”的学*,我更加明白了坚持和努力的重要性。这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在生活中更加积极向上,愿意面对挑战。这个成语提醒我们,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愿意坚持,就一定能够收获成功。
汪信民尝言:‘人常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
《新唐书·李靖传》:“靖少贫,读书于山中,冬月无被,以草为衾,夏月无扇,以竹为簟,然其志不移,曰:‘吾咬得菜根,何患无成?’”
《旧唐书·李靖传》:“靖少贫,读书于山中,冬月无被,以草为衾,夏月无扇,以竹为簟,然其志不移,曰:‘吾咬得菜根,何患无成?’”
《清史稿·黄宗羲传》:“宗羲少贫,读书于山中,冬月无被,以草为衾,夏月无扇,以竹为簟,然其志不移,曰:‘吾咬得菜根,何患无成?’”
《明史·杨慎传》:“慎少贫,读书于山中,冬月无被,以草为衾,夏月无扇,以竹为簟,然其志不移,曰:‘吾咬得菜根,何患无成?’”
《宋史·范仲淹传》:“仲淹少贫,读书于岳阳楼,冬月无被,以草为衾,夏月无扇,以竹为簟,然其志不移,曰:‘吾咬得菜根,何患无成?’”
~无别异,看将桃叶与君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