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5:19:21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0:53:15
成语“板上钉钉”字面上的意思是指在木板上钉入钉子,形象地表达出一种稳固和不可改变的状态。基本含义为事情已经确定,不会再发生变化,通常用于指某个决定、结果或情况已经固定。
“板上钉钉”这个成语的来源比较直白,主要是通过形象化的比喻来表达其意思。木工在工作时,将钉子钉入木板中,钉子若已完全钉入,则无法轻易拔出,意味着这个事情的确立和不变。虽然没有确切的历史文献记载其起源,但这种比喻在**传统文化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板上钉钉”可以在多种场合使用,包括: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强调稳定性和确定性是一种传统价值观,尤其在家庭、社会和政治结构中。成语“板上钉钉”传达了一种责任感和承诺感。在现代社会,虽然变化无常的趋势增多,但在某些情况下,强调稳定和确定性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在商业和政治领域。
这个成语在我心中引发了对决策和承诺的思考。它提醒我在生活中,某些事情一旦决定,就应该认真对待,尽量不去改变。它也让人联想到责任和信任,特别是在团队合作中。
在我的工作中,我曾经参与一个项目的决策阶段,经过多次讨论,最终确定了一个方案。那时我就用了“板上钉钉”来形容这个决定,强调团队成员之间的信任和执行力。
在一次诗歌创作中,我写道:
“心中理想板上钉,
风雨不动信念明。
路途崎岖虽艰险,
一往无前志不倾。”
在英语中,可以用“set in stone”来表达类似的意思,意指某个决定无法改变。虽然两者都传达了稳定性,但“板上钉钉”更强调的是一个过程和手工艺的感受,而“set in stone”则更倾向于绝对的、不可更改的状态。
通过对成语“板上钉钉”的学,我认识到它在语言表达中不仅仅传达了一个简单的意思,更在文化、情感和责任感上具有深远的意义。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些成语的用法和背景,不仅能丰富我的词汇量,也能提升我的表达能力。
议亲之事,这三位老伯,并儿的外父一并说好,那就石板上钉钉,就如我爹订的一般。
《老残游记》第十七回:“老残道:‘这件事是板上钉钉,再没得改了。’”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十八回:“伯述道:‘这件事是板上钉钉,再没得说了。’”
《官场现形记》第三十四回:“胡统领道:‘这件事是板上钉钉,再没得改了。’”
《儒林外史》第十六回:“杜少卿道:‘这话是板上钉钉,再没得说了。’”
《红楼梦》第五十二回:“宝玉道:‘你这话可是板上钉钉,再没得改了。’”
海云是已经定性、已经作了~的正式结论的阶级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