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27:22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4:39:08
成语“皓齿朱唇”的字面意思是指洁白的牙齿和红润的嘴唇。通常用来形容女子的美丽,特别是面容娇美、容光焕发,给人以愉悦的视觉享受。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它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些年轻人的美丽外貌。
“皓齿朱唇”出自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虽然诗中并未直接出现此成语,但其描述的美丽形象在古代诗词中常被提及,反映了古人对美丽女性的赞美和向往。这一成语的流行也与古代文人对女性的审美观念密切相关。
“皓齿朱唇”常用于文学作品中,如诗词、小说等,来描写女性的美丽。它也可以在日常对话中使用,尤其是在夸赞他人时。此外,在演讲或文学评论中,这一成语可以用来强调美的标准和审美观念。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古代**,女性的美丽被重视,皓齿朱唇作为一种理想的审美标准,反映了社会对女性外貌的期待。而在现代社会,虽然对美的定义更加多元化,但这一成语仍然在某些场合被使用,尤其是在时尚和美容行业中。
“皓齿朱唇”给人一种清新、愉悦的感觉,通常让人联想到青春、活力和美好的事物。它能够激发人们对美的追求和赞美,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一次聚会上,我遇到了一位年轻的艺术家,她的皓齿朱唇让我印象深刻。我当时用这个成语来赞美她的外貌,增添了交流的趣味,也引发了她对自己艺术创作的讨论。
在诗歌中:
月下花前皓齿朱唇,
轻声细语似花仙。
一笑倾城人皆醉,
愿为梦中共此缘。
通过这种方式,将“皓齿朱唇”融入到诗句中,展示了成语的表现力。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beauty with a bright smile”,虽然没有直接的对应成语,但表达的核心思想相似,都是对美丽外貌的赞美。在其他文化中,如西方的“belle”一词也体现了对女性美的赞美。
通过对“皓齿朱唇”的学,我对美的理解更加深刻。这个成语不仅是对外貌的简单描述,更反映了文化背景下对美的追求和女性的社会地位。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能够帮助我在适当的场合使用生动的语言来描绘人物形象。
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
《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那花魁娘子,姓王名美,小字美娘,排行第一,院中都称为美娘。生得:‘花容月貌,玉洁冰清。皓齿朱唇,天然美质。’”
《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那杜十娘自十三岁破瓜,今一十九岁,七年之内,不知历过了多少公子王孙,一个个情迷意荡,破家荡产而不惜。院中传出四句口号来,道是:‘可怜一片无瑕玉,误落风尘花柳中。’”
《聊斋志异·阿绣》:“视其貌,皓齿朱唇,真仙人也。”
《红楼梦》第三回:“只见他穿着一件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缎排穗褂,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项上金螭璎珞,又有一根五色丝绦,系着一块美玉。”
《南史·徐陵传》:“皓齿朱唇,光明显映。”
打扮粉妆玉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