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1:54:27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9:19:17
“宾至如归”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客人来到这里,就像回到自己家一样”。它的基本含义是形容客人受到热情的接待,感到温馨和舒适,仿佛回到了自己家中。
“宾至如归”出自《论语·学而》,原文是“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意思是说,有朋友从远方而来,难道不是很快乐的事情吗?这个成语强调了待客之道的重要性,体现了**传统文化中对客人的礼遇和尊重。
“宾至如归”可以用于多种场合:
在**传统文化中,待客之道是非常重要的,强调热情和尊重。成语“宾至如归”体现了这种文化观念,反映了人们对温暖、亲切关系的追求。现代社会中,虽然生活节奏加快,但这一成语依然适用,尤其是在强调服务和人际关系的行业中。
“宾至如归”让我联想到温暖的家庭氛围和亲密的朋友关系。它传达了安全感和归属感,这种情感在现代社会中愈发珍贵,尤其是在快节奏的生活中,能够找到一个让人感到放松的地方是多么重要。
我曾经在一次聚会中,作为主人,尽量让每位客人感到舒适。我不断提供饮食和交流,看到朋友们相互交流、欢笑,我感到非常欣慰,心中默念“宾至如归”。
在一首小诗中:
月明点滴窗前影,
宾至如归心自宁。
笑语欢声绕四壁,
温馨处处似家庭。
在这首诗中,使用“宾至如归”表达了在温馨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
在英语中,有类似的表达如“home away from home”,意指在外地的地方感到如同在家一样。虽然具体表达方式不同,但都强调了归属感和舒适感。
通过对“宾至如归”的深入学,我认识到这个成语不仅仅是描述一种接待方式,更是传递了人际关系中的温暖与关怀。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富有情感的成语能够使沟通更加生动,增进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与连接。
宾至如归,无宁灾患,不畏寇盗,而亦不患燥湿。
《晋书·王导传》:“导为人宽厚,宾至如归。”
《后汉书·马援传》:“援为人明达,好议论,宾至如归。”
《汉书·王莽传上》:“莽为人侈大,好为大言,宾至如归。”
《史记·滑稽列传》:“客至,不问其贵贱贫富,皆为设酒肉,宾至如归。”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宾至如归,无宁灾患,不畏寇盗,而亦不患燥湿。”
春秋时期郑国大夫子产奉郑简公之命到晋平公那里去朝贡。晋平公没有立即接见。子产就把宾馆的围墙拆了。晋平公派大夫士文伯去责问子产。子产说以前我们朝贡时来到宾馆就像回到自己家里一样,现在被拒门外,难以完成使命
四方之客,一入鲁境,皆有常供,不至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