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23:31:20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0:53:24
“极天蟠地”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极高的天空和盘旋的土地”。它形容天地之间的广阔和无尽,通常用来表达宏大的景象或壮丽的自然风光。该成语强调自然界的浩瀚与神秘,常用于描绘气势磅礴的场景。
“极天蟠地”出自《庄子》,其意在描述自然的广阔和人类的渺小。庄子在其哲学思想中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认为人应当与天地相和谐。这一成语承载了道家思想中对自然的崇敬与敬畏,反映了古人对宇宙的思考。
该成语可以在不同的语境下使用:
“极天蟠地”在**传统文化中具有深厚的哲学意义,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现代社会中,这一成语仍然适用,尤其在谈论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时,强调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
这个成语让我联想到自然的壮丽景观,激发我对大自然的敬畏与爱护。同时,它也让我思考人类在宇宙中的位置,促使我反思在追求物质的过程中,是否忽视了与自然的关系。
在一次登山旅行中,我亲眼目睹了极天蟠地的壮阔景象,那种心灵的震撼让我深刻体会到自然的力量与美丽。回到城市后,我常常会用这个成语来表达我对大自然的向往。
在一首诗中,我尝试将“极天蟠地”融入其中:
苍穹如洗极天蟠,
大地宽广云烟间。
心随风展千里路,
梦绕山川共此生。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vast and boundless”,都强调了空间的无限与辽阔。在不同文化中,自然的广阔也常常被用作哲学思考的对象,如“宇宙无边”的概念。
通过对“极天蟠地”的学,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自然的壮丽与人类的渺小。这一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关注自然,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在未来的学与生活中,我会努力将这一理念融入我的实践中。
及夫礼乐之极乎天而蟠乎地,行乎阴阳而通乎鬼神。
《宋书·谢灵运传论》:“极天蟠地,靡不毕备。”
《晋书·文苑传·左思》:“极天蟠地,罔不鳞集。”
《文选·班固<西都赋>》:“极天蟠地,罔不周浃。”
《汉书·扬雄传下》:“极天蟠地,莫不毕具。”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于是乎极天蟠地,无所不至。”
非天下之至明,其孰能与于此?~之礼,周旋揖让之规,百神于是会昌,二仪以之同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