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17:55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8:41:11
“蟠天际地”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盘绕在天和地之间”。它形象地描绘了一种宏伟壮丽的景象,通常用来形容事物的规模浩大、气势磅礴,或是环境的壮丽。
“蟠天际地”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尤其是在诗歌和散文中常常提到天与地的关系,表现出自然的伟大和雄浑。这个成语并没有明确的典故,但它的构词法和意象可以在古代文学中找到类似表达。
“蟠天际地”可以用于多种语境中: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自然景观被赋予了重要的文化意义,许多诗歌作品中都赞美了山河的壮丽。“蟠天际地”作为成语,在这种文化背景下,能引发人们对自然的敬畏与赞美,反映出人们对浩瀚宇宙的思考和感悟。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依然适用于描述自然的壮观和人类的伟大成就。
“蟠天际地”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壮丽和雄伟,常常会引发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思考。在使用时,能够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激励人们追求宏伟的理想。
在我的一次旅行中,站在悬崖边缘俯瞰大海,我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脑海中不禁浮现出“蟠天际地”这个成语,恍惚间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与美妙。
在一首描述自然与人类和谐共生的诗中,可以这样写:
青山巍峨如蟠天际地,
碧海蓝天共此生辉。
人间风景意无穷,
共赏大自然之美。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breathtaking scenery”或“majestic landscapes”,这些表达同样传达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但在中文中,成语的使用更为灵活,能够在不同的语境中给出更浓厚的文化内涵。
通过对“蟠天际地”的全面分析,我深入理解了这个成语的丰富含义及其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性。它不仅仅是描述自然之美的工具,更是传达情感、激励斗志的重要词汇。在学*和使用汉语的过程中,这种成语的运用能有效增强表达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精神四达并流,无所不极,上际于天,下蟠于地。
~能几时,万恨沉埋向谁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