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1:53:43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0:53:27
成语“极恶穷凶”由四个字组成:
这个成语的基本含义是形容罪恶极端、凶狠残暴的人或事物,强调其恶劣程度和危害性。
“极恶穷凶”出自**古典文学,特别是古代的文言文。虽然没有明确的单一出处,但其构成的词汇和用法在古代典籍中常有出现,反映了对恶行和凶狠行为的强烈谴责。类似的成语在历史上用于描述恶劣的社会现象,如盗贼、奸邪之徒等。
“极恶穷凶”常用于文学作品、历史记载、新闻报道以及日常对话中,尤其在讨论犯罪、暴力**或社会不公时。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某些极端的恶行或犯罪行为。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道德和伦理,成语“极恶穷凶”反映了对邪恶行为的强烈反感和社会对正义的渴望。在现代社会,虽然这个成语依然适用,但随着社会风气的变化,其使用频率可能降低,更多使用现代汉语描述社会问题。
“极恶穷凶”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愤怒与不安,尤其在面对不公时。它使人联想到社会的阴暗面和对正义的渴求,促使人们思考如何对抗邪恶和不公。
在一次讨论社会问题的会议上,我提到某些极端**时使用了“极恶穷凶”这个成语,强调了对犯罪分子的愤慨和对社会正义的呼唤。这使得我的发言更具力量感,得到了与会者的共鸣。
在一首诗中,我尝试将“极恶穷凶”融入其中:
黑夜悄临,幻影潜行,
极恶穷凶,蔓延人心;
但愿晨曦,驱散阴霾,
正义之光,重现天明。
在英语中,可以用“extremely wicked”或“vicious”来表达类似的含义。但这些词汇可能没有成语在文化和历史传承中的深厚意味,表现出的情感和文化背景有所不同。
通过对“极恶穷凶”的学,我更加理解了语言的力量,它不仅仅是传达信息的工具,更是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载体。在语言学中,掌握成语有助于提升表达能力和文化理解,使我们能更精准地描述事物和情感。
逆贼华皎,极恶穷凶,遂树立萧岿,谋危社稷。
《三国志·魏书·董卓传》:“卓素闻天下同疾阉官诛杀忠良,及其在事,每怀猜畏,皆此类也。”
《后汉书·董卓传》:“卓性残忍不仁,遂以严刑胁众,睚眦之隙必报,人不自保。”
《汉书·王莽传下》:“莽为人侈口蹙顣,露眼赤精,大声而嘶。长七尺五寸,好厚履高冠,以氂装衣,反膺高视,瞰临左右。是时,有用方技待诏黄门者,或问以莽形貌,待诏曰:‘莽所谓鸱目虎吻豺狼之声者也,故能食人,亦当为人所食。’问者告之,莽闻之,遣武士伺捕杀之。”
《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为人,天性刚戾自用,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欲从,以为自古莫及己。专任狱吏,狱吏得亲幸。博士虽七十人,特备员弗用。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于上。上乐以刑杀为威,天下畏罪持禄,莫敢尽忠。上不闻过而日骄,下慑伏谩欺以取容。秦俗多忌讳之禁,忠言未卒于口而身为戮没矣。故使天下之士,倾耳而听,重足而立,拑口而不言。是以三主失道,忠臣不敢谏,智士不敢谋,天下已乱,奸不上闻,岂不哀哉!”
《左传·宣公十五年》:“极恶无道,穷凶极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