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4:21:58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2:07:30
“投井下石”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把石头投进井里,意指在别人已经遭遇困难或痛苦的情况下,进一步加重其困境。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故意对他人施加伤害或打击,不但不加以帮助,反而落井下石。
“投井下石”来源于古代典籍,最早可以追溯到《左传》中的相关记载,意在说明对他人的无情和冷酷。在古代,井是人们取水的地方,投石入井不仅是对井水的污染,也象征着对他人困境的加深。
该成语常见于文学作品、政治评论、社会批评等场合。在日常对话中,人们也常用它来形容不友好的行为。例如,在讨论某位同事在竞争中暗中使坏时,可以说:“他真是投井下石,让人难以接受。”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现代社会中,“投井下石”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和自私,尤其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更是显得突出。这个成语在社会道德教育中常被提及,以警示人们应当互助友爱,而不是落井下石。
“投井下石”给人的情感反应往往是愤怒和失望。它让人联想到那些在困境中不愿意伸出援手,甚至故意加重他人痛苦的人。这种行为不仅缺乏同情心,也反映了人性中的阴暗面。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目睹一位同事在他人被批评时,趁机落井下石,试图博取领导的好感。这让我意识到在职场中,竞争与合作并存,如何选择自己的行为至关重要。
在一首诗中可以这样写: “危难之际莫相投,井中石沉更添愁。 同舟共济才是道,何必落井下石愁。”
在英语中,“kick someone when they are down”与“投井下石”有相似的意思,表达在他人处于劣势时进行打击的行为。这种表达在不同文化中都反映了对人际关系中冷漠与竞争的关注。
通过对“投井下石”的学习,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在语言学习中,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也让我在表达时更加注意用词的情感和语境。它提醒我们,在生活中要善待他人,尤其是在他们遇到困难时。
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
《资治通鉴·唐纪》:“李林甫为相,忌贤妒能,或投井下石,或陷以重罪。”
《后汉书·袁绍传》:“绍既败,曹操欲投井下石,荀彧谏曰:‘绍虽败,其众犹盛,不可轻也。’”
《汉书·王莽传》:“莽既篡位,天下怨之,或投井下石,或诬以大逆。”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怒,欲投井下石,范增止之曰:‘不可,此乃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晋侯将伐郑,郑人惧,乃遣使请和。晋侯曰:‘郑人投井下石,不可和也。’”
草野朋友,没有什么政治的约束,平时追逐酒肉,事情一来,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