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6:39:50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6:50:57
“群口铄金”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众口能把金属都说化了”。它用来形容众人说话的力量很大,能够影响事情的发展或改变原有的看法,也可以引申为舆论的威力。
该成语来源于古代的典故,具体出处并不明确,但其意象可以追溯到古代对口舌之利的强调。历史上,许多政治**和社会变革往往是由于舆论的推动和影响,特别是在民众舆论强烈的情况下,决策者的行动和政策容易受到影响。
“群口铄金”可以在多种语境下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现代社会,信息传播极为迅速,社交媒体的普及使得“群口铄金”的现象尤为明显。舆论的力量不仅影响政治决策,还能对企业品牌形象和社会**产生深远影响。它提醒我们在信息传播中要谨慎,因为每个人的声音都有可能引起共鸣,形成舆论风暴。
“群口铄金”引发的情感反应主要是对舆论力量的敬畏与反思。它让我联想到在团队中,众人的智慧和意见是多么重要,但也提醒我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要注意倾听他人,以免误导。
在我参与的某次社区活动中,我们讨论了一项新政策的实施。起初,大家的意见反映不一,但随着讨论的深入,大家逐渐达成共识,形成了一种“群口铄金”的效果,最终影响了社区领导的决策。
在古老的村庄里,村民们围坐在篝火旁,讨论着即将到来的祭典。每个人都热烈发言,情绪高涨,仿佛群口铄金,火光映照着他们坚定的面庞,似乎连星空都被他们的热情点燃。
在英语中,有类似的表达“the pen is mightier than the sword”,强调言语和文字的力量。不同文化中都能看到舆论和集体意见对社会的影响,显示出这一主题的普遍性。
通过对“群口铄金”的学*,我更加认识到舆论与集体智慧的力量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它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在与人交流时更加注重倾听和理解他人的观点。
陛下察其心于~之际,薄其罪于众人欲杀之时。